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baidianfeng51.cn/m/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简称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的运动症状和嗅觉减退、便秘、睡眠行为异常和抑郁等非运动症状的临床表现为显著特征。 帕金森病症状“因人而异” 根据《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每一例帕金森病患者都可以先后或同时表现出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但在整个病程中都会伴有这两类症状,有时会产生多种非运动症状。不仅运动症状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能力,非运动症状也明显干扰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医院帕金森病专病门诊专家、功能神经外科刘伟钦主任介绍,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常常会将帕金森病与“手抖”联系起来。而事实上,帕金森病的症状表现往往因人而异,由于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同一患者在各病程阶段所表现出的症状也会有所不同。 为了尽可能明确对帕金森病症状的鉴别诊断,专科医生通常会参照年国际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学会以及年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即帕金森综合征诊断的确立是诊断帕金森病的先决条件,诊断帕金森综合征基于3个核心运动症状(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分别对应“慢”、“抖”、“僵”),确诊需必备运动迟缓和至少存在静止性震颤或肌强直2项症状的1项,上述症状必须是显而易见的,且与其他干扰因素无关。 基于上述标准,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诊断时,除了要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外,还要进行其他相关检查,如血液检查、CT、MRI检查,肌电图检查等。“因此,除了出现手抖症状外,如有其他运动症状表现时患者仍不能掉以轻心,应尽快就医,由专业医生鉴别是否患上了帕金森病。”刘伟钦主任表示。 同病相怜典型症状各有不同 前不久,医院收治了两位帕金森患者,虽然他们都不幸罹患帕金森病,所表现出来最为明显的典型运动症状却不尽相同。 1.患者林某(化名),64岁,四肢不自主抖动伴运动迟缓四年余,近半年来症状呈明显加重。据患者自述,大约四年多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静止时右上肢轻微不自主抖动,在情绪激动时尤为明显。其后,右上肢震颤加重,右侧下肢开始逐渐出现不自主抖动伴运动迟缓。医院确诊为帕金森病后,由于未规律服药,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后林某自行停药。此后,患者疾病迅速进展。从今年4月起,震颤症状蔓延至患者左侧上肢,肌张力增高,运动迟缓不断加重,无法完成精细动作,已严重影响生活。 2.患者李某(化名),75岁,被确诊患上帕金森病已超过12年。患者自述于12年前出现双上肢轻微抖动伴僵硬和无力,医院诊断为帕金森病后长期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症状。今年以来,病情出现明显加重,肢体僵硬无力和运动迟缓症状尤为突出,书写缓慢,行走拖步,精细动作差,几乎无法自主翻身,张嘴困难,躯体酸痛难忍。近期,患者药物治疗效果迅速降低,并出现了便秘、恶心呕吐、晕眩幻觉等药物副作用。 刘伟钦 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副主任医师、硕士 上述两位患者经亲友介绍,慕名来到医院寻求进一步治疗。其中,林某的运动症状以“抖”(静止性震颤)和“慢”(运动迟缓)为主,而李某则以“僵”(肌强直)和“慢”为主要表现,虽然看上去有明显的不同,但均是帕金森病典型的症状。 DBS手术续航患者“抗帕”征途 帕金森病起病较为隐匿,病情呈进行性加重。虽然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却具有高度异质性,不同患者的疾病进展速度也不同。刘伟钦主任表示,目前临床上对帕金森病病情的评估,多以Hoehn-Yahr分级为常用指标,用于评估记录病情轻重。 根据最新修订后的帕金森病Hoehn-Yahr分级: 1.0:单侧患病。 1.5:单侧患病,并影响到中轴的肌肉。 2.0:双侧患病,未损害平衡。 2.5:轻度双侧患病,姿势反射稍差,但是能自己纠正。 3.0:双侧患病,有姿势平衡障碍,后拉试验阳性。 4.0:严重的残疾,但是能自己站立或行走。 5.0:不能起床,或生活在轮椅上。 临床上,处于1.0-2.5级的帕金森病患者可以被称为早期,处于3.0级的患者为中期,4.0-5.0级的患者则属于疾病晚期。 “上述两位患者,正处于帕金森病中晚期阶段,需及时干预治疗,控制减缓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提高生存和生活质量。”刘伟钦主任进一步解释到,由于在这一阶段,长期使用的药物疗效往往已明显减退,甚至出现运动并发症(症状波动和异动症等)。此时,可通过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BrainStimulation,DBS)来控制改善相应症状,甚至有机会恢复工作和生活自理能力。 DBS手术又常被称为“脑起搏器”手术,其原理是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电极发放弱电脉冲,刺激脑内控制运动的相关神经核团,抑制引起帕金森病症状的异常脑神经信号。这项微创手术对精度要求很高,为难度级别最高的四级手术,对手术医生的经验和能力提出了挑战。 ▲刘伟钦主任进行DBS手术 在进一步完善评估检查,明确告知手术风险并获得家属同意后,近日,刘伟钦主任分别为林某和李某进行了DBS手术。手术只是第一步,术后一个月左右,医院接受脑起搏器首次开机程控调试,届时,其运动症状有望得到显著改善。 刘伟钦主任表示,DBS手术目前已成为帕金森病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具有微创、可调控、可逆、并发症少、手术风险低等优势。对于广大饱受帕金森病折磨的患者来说,若此前药物治疗有明显疗效,后药物治疗“蜜月期”已过,现疗效已明显下降或出现严重运动并发症时,就应尽快到具备帕金森病DBS医院开展综合评估,判断是否适合行DBS手术。适时接受DBS手术治疗,可改善帕金森病症状,减少症状波动,减少药物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小贴士 为进一步减轻帕金森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自年4月1日起,脑起搏器(DBS)正式纳入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本市参保人员安装脑起搏器实行定额支付。其中,单通道脑起搏器最高支付标准为3万元、双通道脑起搏器最高支付标准为5万元。 专家简介 ●中华神经外科学会会员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中华中西医结合杂志》常务编委 告诉别人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