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佛中医↑医院
中医推拿是中医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儿推拿是中医推拿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因其效果显著,古人赞其为“神奇外治法”,又为中国所特有的自然疗法。医院推拿门诊李明副主任中医师指出,小儿推拿能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祛邪,对小儿保健、预防和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小儿推拿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的特定部位来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能有效提高小儿机体各项功能、缓解或解除小儿病痛、未病先防及提高小儿对疾病的抵抗力。根据资料统计,推拿治疗儿科病症50余种,其中疗效显著者有20余种。 李明介绍,小儿推拿对小儿常见病、多发病都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对于消化道疾病效果更佳。对许多慢性病、疑难病也有比较好的疗效。小儿传统推拿以6岁以内的小儿为主,但对3岁以下的效果更好。“现在治疗范围扩大,儿科推拿对象也增至14岁以下,当然年龄越小疗效越好。如果是6岁以上的儿童配合脏腑点穴位法或成人推拿手法进行治疗,效果更佳。”李明说。 据李明介绍,小儿推拿中常用基本手法有按法,摩法,捏法,揉法,推法,拿法,搓法,摇法,运法,擦法,掐法,捣法,捻法,拍法等。而黄蜂入洞,运土入水,运水入土,按弦走搓摩法,猿猴摘果,揉耳摇头,黄蜂出洞法,揉脐及龟尾并擦七节骨,水底捞月,清天河水,打马过天河,飞经走气,二龙戏珠,赤凤点头,双凤展翅,总收法等则为常用复式操作法。
据悉,小儿推拿特定穴位包括点、线和面三大类。由于百脉汇聚于两掌,操作时习惯推拿左手。手法操作程序为先头面,次上肢,次胸腹,次腰背,次下肢。
1.在施行手法时要注意小儿的体位姿势,原则上以使小儿舒适为宜,大人方便操作。
2.小儿过饥或过饱,均不利于推拿疗效的发挥。
3.小儿皮肤娇嫩,治疗时需配用一些推拿介质,家庭推拿一般可使用BB油或爽身粉等介质,其目的是润滑皮肤,防止擦伤,提高疗效。
4.推拿后注意避风,忌食生冷。
5.小儿骨折,有皮肤病,有出血等部位,一般不宜推拿。 下面李明详细介绍几个常用的小儿推拿保健穴位,家长们不妨学学: 定位: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两拇指由下至上交替直推,称开天门。 次数:30-50次 作用:发汗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 主治:头痛,发热,感冒。 定位: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两拇指自眉头向眉梢成分推。 次数:30-50次 作用: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主治:外感发热,惊风。 定位:两眉梢后凹陷中。 操作:两拇指或食、中指端揉。 次数:30-50次 作用: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 主治:外感发热。 定位:鼻翼外缘,鼻唇沟中。 操作: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 次数:30-50次 作用:宣肺气,通鼻窍。 主治:感冒或慢性鼻炎等引起鼻塞流涕,呼吸不畅。 定位:后发际两侧凹陷处。 操作:用两拇指端按揉,称揉风池,或用拇指拿,称拿风池。 次数:揉30-50次,拿3-5次。 作用:疏风散寒,发汗解表。 主治:感冒、头痛、发热、眩晕、颈项强痛。 待续……
资料来源:医院周末健康讲座。欢迎亲临聆听学习,收获更多健康实用资讯 (部分图片由冯灿、庞晓颖提供)
推拿科副主任中医师,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针灸系,在软伤推拿方面有一定研究。从事软伤科推拿临床、科研、教学工作10余年,曾在上海中医院进修小儿推拿。擅长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小儿斜颈、膝外翻、膝内翻、小儿软组织扭挫伤、厌食、便秘、生长发育迟缓、脑性瘫痪,落枕、颈椎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尤其运用中医推拿手法、理疗等方法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疗效显著。
开诊时间:周1至周5白天
开诊地点:1号楼3楼推拿科诊室 亲,觉得文章实用请别忘了转发和点赞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