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肌性斜颈的病因及推拿方法

发布时间:2016-11-26

小儿肌性斜颈治疗原则:舒筋活血,软坚散结。

小儿肌性斜颈是指以头向患侧歪斜,颜面旋向健侧为其特点的先天性疾病,俗称“歪脖”。临床上,斜颈分为四型:肌性斜颈,骨性斜颈,眼源性斜颈,神经性斜颈。本节只讨论第1型即肌性斜颈,本病早期(6个月以内)推拿治疗,疗效较好。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出生马上或数日后可发现患儿头向一侧偏斜,一侧颈部胸锁乳突肌可触及棱形肿块(部分患儿数月后可自行吸收),继而胸锁乳突肌挛缩,僵硬,头向患侧歪斜及向患侧旋转活动受限,严重者随年龄增大,可发生颜面、五官,甚至肩背不对称畸形。

治疗

1.治疗原则:舒筋活血,软坚散结。

2.手法处方

⑴用食、中指与拇指拿住患侧肌肉硬节处捏揉10~15分钟。

⑵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患侧胸锁乳突肌起点至止点推揉2~3分钟。

⑶一手扶住患侧肩部,另一手扶住患儿头部,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扳拉,使患儿头部渐渐向健侧肩部倾斜,称斜扳或被动扳拉活动法,反复操作7~10次;然后用双手托拿住患儿头部向上牵引的同时向患侧旋转,称被动转头活动法,反复操作7~10次。

3.方义:推揉及捏揉肌肉局部能舒筋活血,改善局部血供,缓解肌肉痉挛。被动扳拉及转头活动能拉长伸展挛缩的肌肉,有助于恢复肌肉的弹性,改善和恢复颈部功能活动。

4.加减治疗

⑴如患儿面部及肩部畸形明显者,加点按太阳、颊车、人中、迎香、风池、肩井、肩髃、天宗等穴各5~10次,以活血通络,改善局部畸形。

⑵患侧上肢活动障碍者:加在患侧上肢施以揉、拿、一指禅推等法2~3分钟,同时点按肩髎、肩髃、臂臑、天宗、曲池、尺泽、手三里、内关、外关、合谷等穴各5~10次,以加强患肢血供,促进恢复患侧上肢功能活动。

日常护理

1.家长应尽量及时纠正患儿头颈歪斜的姿势。

2.使患儿尽可能多地作主动或被动转头及歪头(斜扳)动作。

3.每次推拿治疗后,可配合10~15分钟局部热敷。









































白癜风中药
治疗皮肤病的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ubjfw.com/hbwh/1808.html s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痉挛性斜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