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颈这类疾病在新生儿中不乏少见,新手爸妈遇到这种情况,要么粗心大意没察觉到宝宝的异常,任其自由发展,最后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要么就先自乱阵脚,病急乱投医,治疗不当,情况更加严重。
发现:
四个特征有助发现小儿斜颈
钟金源说,为避免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家长应尽早发现宝宝的异常。
“小儿斜颈症状的出现多发生在生后2~3周,年轻的妈妈,特别是有难产或臀位产经历的妈妈,在宝宝出生后一定要仔细观察,”钟金源提醒,发现宝宝有以下情况都需警惕,第一,无论俯卧、仰卧、坐位,宝宝都常常出现脖子歪向一侧,一侧脸面接近同侧肩部,下颌转向对侧;第二,当宝宝向两侧被动活动时,其颈部出现紧绷或卡住;第三,扶坐时,宝宝的两侧眼睛或耳尖不等高;第四,触摸患侧颈部,可发现该侧颈部有一圆形、卵圆形或条索状的肿块(一般在三个月后消失)。“凡是出现了上述情况,都不可掉以轻心,建议带宝宝到儿科或骨科门诊做进一步的检查确诊,再做进一步的治疗。”
治疗时机:
一岁前肌源性斜颈不需手术
钟金源还提醒,如果发现宝宝颈部有肿块,应进行B超检查,明确宝宝是否是由胸锁乳突肌挛缩引起的斜颈,或做X线检查确诊是否由骨性畸形、颈椎结核等骨骼因素引起的斜颈,若上述情况患儿都没有,则要根据体征和病史判断是否为炎症性斜颈、眼性斜颈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颈部歪斜。
如果确诊为肌源性小儿斜颈,要把握好关键治疗时机:一般情况下,患儿一岁之前只需非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半年以上无效、十二岁以下斜颈畸形明显者或十二岁以上如面部畸形不严重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预后:
跟造成斜颈原因有很大关系
钟金源说,肌源性斜颈多采用捏、拿、推、揉等中医推拿手法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热敷、姿势矫正、患侧主动运动等;骨源性斜颈根据病变的骨骼进行相应的骨骼融合或复位等手术治疗;神经源性斜颈则根据病变的脑或脊髓的部位及病变程度,有不同的手术方法,其他类型的斜颈则要根据原发病对症治疗。
“小儿斜颈的预后,跟造成斜颈的原因有很大关系。”钟金源说,大部分的先天性肌性斜颈若能及时发现,及早治疗,通常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骨源性和神经源性斜颈则根据骨骼的畸形程度和神经损伤部位与程度,预后有所不同。
“父母如果能定时为宝宝保健、鍦h姳闇插畨鍏ㄥ埌鍙互鍠濈殑鑺遍湶姘?绫婚婀垮叧鑺傜値璇婄枟浠嬬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