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给传道者的证言 四、在加利利的传道时期(公元29年的第二次逾越节—公元30年的第三次逾越节) (三)第三次巡回加利利71-79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现在开始学习耶稣第三次巡回加利利。第一、第三次巡回传道,都是从拿撒勒开始的。 71、在拿撒勒第二次被拒绝(太13:54-58,可6:1-6)(历24) 耶稣在加利利的工作将近结束时,再次访问了儿时的家乡。他在没有再次呼召他们悔改之前,不忍心丢弃他们。自从他第一次在本乡遭到拒绝以来,他传道和行神迹的名声,已传遍加利利全地。拿撒勒人都知道,他周游四方行善事,并医好凡被撒但压制的人。耶稣的一举一动所显的恩慈都证明,他是上帝所膏的那一位。 当拿撒勒人再度听到耶稣讲话时,他们又受到了圣灵的感动。但他们还是不肯承认,这个在他们中间长大的人与他们不同、比他们伟大。回忆往事,旧恨难消。因此,他们虽然发问,“这人从哪里有这等智慧和异能呢?”却不肯接受他为上帝所膏的基督。正因为他们不信,救主就不能在他们中间行许多奇事;只有几个人虚心领受他的恩典。耶稣无奈只得离开拿撒勒,永不再回去了。 拿撒勒人因一次的不信,就一直被不信所控制了。犹太公会和全国的人也是如此。上自祭司,下至平民,他们第一次拒绝圣灵能力的显现,就成了他们败局的开始。为要证明自己先前拒绝基督是对的,他们便继续不断地无端指责基督的言论。他们对圣灵的拒绝,导致了髑髅地的十字架、耶路撒冷的毁灭和犹太人流离于天下。 在这里补充说明一下,太13:55-56,“他弟兄们……他妹妹们……”可6:3,“不是马利亚的儿子……的长兄吗?他妹妹们……”这里“弟兄们”或“长兄”就是Brothers或Brother,“妹妹们”就是Sisters,原意没有具体表达是哥哥或弟弟、是姐姐或妹妹。实际上,约瑟在娶马利亚时是个鳏夫,他已经有了几个孩子,约瑟的这些孩子们都比耶稣年长,但不排除马利亚生了耶稣之后、还生了耶稣的妹妹的可能。至于这里提到“雅各、约西、犹大、西门”,说成是“马利亚的儿子”,而不是说“约瑟的儿子”,强有力地暗示了约瑟已经去世。 72、差遣十二门徒(太9:35-11:1,可6:7-13,路9:1-6)(历37) 门徒听道与经验有了很大的长进,传道工作也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开始差遣第一批传道人。耶稣叫十二个门徒来,赐给他们权柄,差他们两个两个地出去传道、医病、赶鬼。对出行的准备、怎样被接待、或不被接待、以及应领会的一些原则作了说明。这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是给传道人的证言总则。下面对于马太福音9:35-11:1,我们需要逐句来理解: 太9:35-38,是一个很好的过渡性段落,作为第三次巡回加利利这一部分内容的序言。“怜悯他们”,这是动机;“求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这是身份和工作的性质。 十二使徒与耶稣同工获得了丰富的经验。然而他们还需要有单独工作的经验,需有更多的指导、更大的忍耐和温柔。他们出去时,救主的榜样与教训、表情与声调,都会浮现在他们脑际。 太10:1-4,“给他们权柄”,这是前提。 可6:7,“两个两个地出去”,这是组织与配搭。“两个两个地”到各城镇乡村去,携手同工,这原是救主的旨意,照此而行,传道的工作必更有成效。 太10:5-6,传道的对象。耶稣第一次差门徒出去,只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犹太人必须先听到福音的信息,这时还不给外邦人传。他们第一次行程限于耶稣以前去过的地方,把耶稣慈爱的信息传给那些渴慕真理的人。 太10:7-8,信息的内容“天国近了!”所传的信息与施洗约翰和基督所传的相同。不要与人争辩,只要奉耶稣的名,像他一样广行善事。耶稣用于医病的时间比讲道还多,他的拯救与怜爱犹如一道活水,到处流淌生命、散布喜乐。门徒要像他一样工作,作无私的服务,领罪人到那大医师面前,解除肉体病痛,洁净灵性罪恶。 “白白地得来,也要白白地舍去”,这是一个重要原则,不能用“权柄”谋私利、贪虚荣,要将荣耀归给上帝。 太10:9-13,出行准备从简,接受适当招待,找到一个落脚之处与合适的介绍人。他们为旅行所作的准备是最简单的。不能让任何事物转移他们从事伟大工作的精力,或在任何方面引起反对,以致关闭日后工作的大门。他们不可穿当时宗教教师的服装,也不可在穿戴上与平民不同。乃要挨家挨户拜访,而不是召集公众礼拜。也不应在无谓的客套或应酬上耗费光阴。但接受诚心正直人的款待,并送上绝妙的祝词“愿这一家平安!” 这里对比合参经文,有一点表达上的差异,太10:9-10、可6:8-9、路9:3,两处说“不要带拐杖”,一处说“除了拐杖以外”。当然都是在表达他们不要为这次旅行额外准备什么东西,而马太的意思可能是强调本来不用拐杖的门徒不必要考虑去找一个带上。 太10:14-15,对待不接待的态度。世人的命运,全在于接受或拒绝这道,所以要使人深觉这道的严肃性。 救主又洞察到将来各世代门徒的经验,向他们指出属灵的斗争。他们要与超自然的势力搏斗,也必定得到超自然的帮助,上帝的恩典和大能必赐给一切痛悔、求助、信靠者。 太10:16,“如同羊进入狼群,……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这是又一个重要原则,恰当和温和的态度、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必要的灵活与变通。以神赐的机智和温柔与众人接交。在刺激之下,不恼怒和控告、不脱口而出不相宜的话,保持驯良、心平气和。以爱心说真话,以慈祥态度体贴人。不鲁莽从事,不无缘无故说严厉的话,不使敏感的人受无谓的伤痛,不责备各人因肉体软弱而犯的错误。但带着悲悯的声调,无所畏惧地痛斥伪善、不信和罪孽。 太10:17,“要防备人”,圣工要照上帝的计划;不可完全信任不认识上帝的人,人的巧计、这世界的智慧、不受圣灵引导之人的指导是不可靠的。 太10:17-20,将遇到的逼迫,和见证的机会,圣灵“必赐给你们当说的话”。我们的准备,在乎天天储藏上帝圣言中宝贵的真理,并借祷告来坚固信心。及至受逼迫被带到世上有权位的人面前受审,为真理作见证,上帝必要赐恩来应付急需。在需要殉道的勇气和坚忍时,上帝也会赐给这种恩典。无论怎样,要始终表现温柔风度,在考验中亲自经历恩典的力量。 太10:21-23,敌对、逼迫中要忍耐,并尽量避开。对福音的仇恨甚至不顾人间亲情,我们要忍耐到底;也要尽量避开逼迫,继续作工。 太10:24-28,承认基督,宣扬真道,无所惧怕。耶稣被人辱骂,门徒必照样被人诬蔑。但我们不要虚饰、不要畏缩,要承认信仰、传扬真理、警告世人。不用妥协换取和平,不靠牺牲正义来获得和睦,不牺牲真理来避免纷争,不必怕人的权势或撒但的仇恨;惟要怕牺牲真理,怕辜负上帝交托的重任。 太10:29-31,连那不会唱歌的麻雀,上帝也不疏忽;人的每声叹息、每一痛苦、每件伤心的事,无不牵动着天父的心弦。所以,我们不必惧怕。 太10:32-33,凡承认基督的,必有基督住在他里面。若没有基督的温柔和爱心,精神与基督相背,说毁谤与愚妄的话、以及不真实与不仁爱的话,逃避人生的责任,追求罪恶的享乐,效法世界,举止无礼,自以为是,自夸正直,心怀疑惑,招惹是非,态度消极,这些都能使人否认基督,宣布基督不在他们里面。 太10:34-39,和平的福音却难免带来冲突,这就是我们当背的十字架。世人对福音的仇恨、反对不会消停。造成斗争的不是福音,而是反对福音的结果。家庭里的分歧,朋友的疏远,也许是最难忍受的十字架。 太10:40-42,领受者的赏赐。基督仆人所受的委托是光荣、神圣的,领受接待者必蒙报偿。 各位弟兄姊妹,学习了今天的内容,当我们看到许多的人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我们是否生发怜悯他们的心呢,我们是否献上恳求说:“主啊,兴起工人吧,请差遣我吧!”让我们再次去向人发出悔改的呼召吧。让我们出去做工时,总在脑海中浮现我们救主的教训和样式吧。当大家常常会问怎样去做工时,请注意揣摩这里的非常重要的内容,那就是耶稣给传道工人的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