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颈专题:小儿肌性斜颈中医按摩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小儿肌性斜颈。 (二)诊断依据 (1)出生后发现一侧胸锁乳突肌上有软骨样的包块,肌肉变短,失去弹性; (2)头向患侧偏斜,下颌部指向健侧; (3)严重时面部发育不对称,患侧面部和颅骨均较健侧为小,双眼裂水平不对称。 (4)彩色超声波检查:彩色超声波显像患侧胸锁乳突肌增粗、增厚,或可探及肌性肿块,回声增高或减低。 (5)除外其他疾患所致的斜颈。如:颈椎先天性畸形(半椎体、先天性短颈),颈椎损伤(骨折或旋转性半脱位),锁骨产伤骨折,炎性病变(扁桃体炎、颈淋巴腺结核、颈椎结核)引起胸锁乳突肌痉挛,自发性颈椎半脱位,视力障碍引起头部倾斜等。 (6)必要时,拍颈椎X线片以明确诊断。 2.疾病分类 (1)肿块型:一般多有胎位不正、脐带绕颈或难产史,肿块位于胸锁乳突肌的中下段,呈卵圆形或条索状,质地较硬。 (2)非肿块型:a无难产史,胸锁乳突肌表面未触及肿块,表现为弥漫性的张力增高,也可由肿块型发展而来。b姿势性也称习惯性斜颈:由于产后保健措施不当,长期卧床且缺少翻身。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肌性斜颈。 2.患儿适合并接受中医按摩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因包块大小、包块软硬度等质感而定。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小儿肌性斜颈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患儿侧颈部彩色超声检查 (2)颈部检查相关内容: ①颈部触诊:是否有肿块,若有肿块,应触及肿块的大小、硬度、具体位置(与胸锁乳突肌的关系)、是否有粘连及活动度;若无肿块,应触及胸锁乳突肌的硬度、活动度。 ②头颈部活动情况:≤3个月患儿被动活动患儿头部,观察头部旋转及侧倾是否受限;≥3个月患儿可诱导其主动转头及头侧倾,观察患儿头部活动是否受限,若受限明显,再被动检查患儿头部活动的最大范围。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患儿病情需要而定,如颈椎正侧位X线片检查。 (八)治疗方法 1.小儿推拿 2.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颈托矫形器、超声波治疗、电离子导入疗法、音频电疗法、温热治疗、光疗、旋磁疗法等。 3.家庭护理,如:热敷,姿势的摆放等。 (九)完成路径标准 1.头颈部无歪斜,活动自如,各方向活动不受限。 2.肿块减小或消失。 3.复查B超作前后对照。 (十)有变异及其他原因 1.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需要特殊处理,导致治疗时间延长。 2.因患儿哭闹厉害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治疗的执行。 3.病情严重者,中医手法未能治愈,需行手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