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姿势保持是从事日常生活活动等所必需的一项基本内容,尤其对于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和肌张力低下的患儿,各种体位的姿势保持显得尤为重要。姿势控制障碍是影响脑瘫儿童运动功能的关键问题,所有脑瘫儿童均表现出姿势调控的动作策略障碍。身体躯干的姿势控制会影响脑瘫患儿手的精细灵巧度能力。8—9岁女生姿势控制功能与认知功能相关。 维持坐位对于脑瘫儿童执行手部前伸动作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辅助因素。与正常儿童的姿势控制相比,脑瘫儿童的协同作用及动作策略表现较差,患儿有产生特定方向性调整的能力,但是在募集特定方向性调整的能力方面,则表现出明显的发育迟滞。 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介绍一下脑瘫儿童坐位姿势控制的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本文有一定的专业性,家长的话可以从第四部分开始阅读。 ——儿康社,你身边的康复师—— 前面说过,姿势控制障碍(posturalcontroldysfunction)是影响脑瘫儿童运动功能的关键问题。异常的姿势控制将会导致患儿不能独坐、坐姿不正确、坐姿不稳或不能持久等,会大大影响上肢运动控制的形成。而正确的坐姿,特别是促进良好姿势对线和稳定性的坐姿,是产生有效率的双上肢运动的先决条件。在日常生活中,双上肢能够在坐位下执行日常生活动作和参与各类娱乐活动,对于脑瘫儿童至关重要。 一、正常发育儿童姿势控制机制 姿势控制能力是确保维持人体平衡和保持重心落在身体稳定极限内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主要包括在运动中抵抗重力和机械支撑力。Forssberg将姿势模式的神经控制分为两个层次,包括姿势肌的协同作用和姿势调整的动作策略。姿势控制能力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这两个层次。 1、姿势控制的基础层次:特定方向性 2、姿势控制的第二层次:姿势调整的动作策略 二、脑瘫儿童姿势控制障碍 1、脑瘫儿童异常坐姿特点 脑瘫是指出生前后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而造成姿势与动作控制异常的症候群,其受伤部位属于中枢神经系统,所以患儿不是身体单一部位的障碍,有可能包括视觉、听觉、语言、学习和情绪等多种障碍。脑瘫儿童最主要的运动功能障碍是执行动作时姿势控制的缺失。而成熟的姿势控制对执行日常活动是必须的,但是对于脑瘫儿童而言,在日常生活中维持姿势稳定并执行特定动作却是一项挑战。 脑瘫儿童的坐姿表现根据患儿的类型而有所差异,如四肢和双下肢痉挛型的脑瘫儿童,坐姿时因躯干伸展肌过度活动导致骨盆后倾而造成大腿内收、内旋、膝伸展及踝跖屈。而对于肌张力较高的脑瘫儿童,坐位时则由于腰部伸展肌和髋关节屈肌严重挛缩,而导致骨盆前倾。躯干和肢体近端肌群缺乏控制将促进脑瘫儿童上肢产生无效率的功能控制。因此,维持正确坐姿对于脑瘫儿童而言是一项难题,而促进良好的姿势对线和稳定性的坐姿,则是产生有效率的双上肢运动的先决条件。 三、运动疗法对脑瘫儿童姿势控制发育的疗效 促进姿势控制的发育可导致较好地执行日常活动功能。然而,对于如何促进脑瘫儿童的运动发育及其最好的促进方式至今仍然是一个难题。目前,针对运动疗法对脑瘫儿童姿势控制的研究主要在于特制座椅的应用、倾斜和改变座椅面和角度以及各种平衡训练,而缺少对某一种特定治疗方式在脑瘫儿童中应用疗效的研究。关于这方面的详细说明,详见参考资料3。 四、坐位的控制方法 1、不随意运动型患儿的控制方法 下图a为正常小儿的椅子坐位:髋关节屈曲,脊柱与头颈呈一直线,膝关节屈曲,全足底着地。下图b为不随意运动型患儿坐椅子上的姿势,最主要的问题是伸展模式占优势,髋关节不能充分屈曲。另外由于头、颈部的过伸展和肩胛带的内收而使躯干呈后屈状态。此类患儿坐椅子时臀部不能坐于椅面的后部,而是用力推椅面向前方滑动,因此,难以稳定地坐于椅子面上。为了使患儿能保持正确坐姿,应该抑制其头的伸展与肩胛带内收,促通髋关节的屈曲。 下图a为不随意运动型患儿的床上坐姿,表现为髋关节过度屈曲,两下肢伸展状态下过度分开,两肩与头、颈部同椅子坐位一样均向后伸展。这样就不可能伸展上肢支撑身体,也不能向前伸手抓物,即不能用手去操作。这时候应该如下图b所示屈曲患儿的两下肢,使患儿形成一种腹部紧贴大腿的坐位。然后握住患儿的双肩缓慢向下方加压,同时将双肩向前方、向内推压,持续地进行这种控制手法,于是,患儿就可以将双手伸出,在前面支持身体或抓玩具。 下图a为不随意运动型患儿坐在母亲膝上的姿势,呈现一种髋关节和膝关节伸展、下肢内旋的原始模式,如果不能正确控制的话,头、肩、躯干会不时地向后伸展,会导致下肢与髋关节变硬。所以要注意坐位时头的前屈及肩胛带的向前,最好如下图b所示,让患儿骑坐于母亲大腿上,背向母亲,母亲用胸腹抑制患儿头与躯干的向后伸展及肩部的向后,使头、躯干、肩均朝向前方,这样还可以促通膝关节的屈曲。 2、痉挛型患儿的控制方法 下图为中度痉挛型患儿床上伸腿坐位的控制方法。图a所示,母亲跪坐于患儿身后,注意控制在不使其髋关节进一步屈曲的状态下,两上肢从患儿双腋下伸向其大腿,扶住其大腿内侧将患儿拉向自己,使患儿躯干的重量负荷于他自己的坐位支持面上,并要保持两下肢外展的姿势。下图b所示当患儿可以前倾身体独坐及下肢伸展以后,应促通患儿伸展上肢向前方或侧方支撑自己的身体。这时母亲扶持患儿的双手可以改在双膝的部位。 一定要注意,痉挛型患儿中有多数表现为床上坐位时不以坐骨结节为支持点,体重负荷于骶骨上,呈现脊柱屈曲、骨盆后倾的状态。这样的患儿不应让他取伸展坐位,最好让他坐在椅子或木箱上,使双足能支撑于地面。但是,如果大腿后侧肌群明显紧张,则可坐于三角垫上,伸直双腿。 3、肌张力低下患儿的控制方法 下图a所示肌张力低下型患儿坐在椅子上,表现为脊柱不能竖直,不能抬头。下图b为控制方法:治疗师或患儿母亲用两手扶持在患儿的两侧腰骶部,将拇指放于其脊柱的两侧,四指在外侧,轻轻向下推压,给患儿一个支点,这样可以促通患儿抬头与伸直躯干。下图c所示患儿坐在母亲的大腿上也可以采用相同的控制方法。 本文参考: 1、《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 2、《小儿脑性瘫痪的神经发育学治疗法》,陈秀洁主编 3、脑性瘫痪儿童坐位姿势控制障碍分析,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O12年1O月第18卷第1O期,张琦。在文末留言,可获取该参考资料的PDF版本。 ——儿康社,你身边的康复师—— 也许你还想看: 老说姿势异常,那什么是正常儿姿势(完结篇) 脑瘫最常见的异常姿势大全 康复科普 常见问题: 一字之差,肌力与肌张力你分得清吗? “神药”神经节苷脂和鼠神经生长因子 脑损伤孩子要不要接种疫苗 儿童康复训练到底该不该哭 被误解的儿童脑瘫:“儿童脑瘫≠智力低下” 这几个动作高张力宝宝要慎做 肢体紧张=肌张力高 高肌张力的早期检查——“四角一线”法 脑瘫高危儿的早期识别 不同年龄段康复治疗策略 不同类型脑瘫的运动治疗策略 二抬、三翻、六坐,还在死记硬背,你就OUT了 低张力的康复 基因检测 儿童脑损伤的病因 脑瘫类型与脑损伤的对应关系 发育:0—6岁儿童发展的里程碑 0-3岁婴幼儿运动发育里程碑图解 Peabody运动发育图 发育自检 发育迟缓 家长系列 家长的积极参与是儿童康复成功的一半 如何挑选康复机构 与康复师交流 脑瘫患儿家长的常见心理问题 你们真的了解发育迟缓吗? 康复评估 儿童发育评估指南(0-6岁) 纠正月龄 原始反射 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 为什么要早期干预 PDMS-2 GMFCS GMFM 智力量表(C-WYCSI) 墨尔本单侧上肢功能评估量表MUUL ASQ儿童发育筛查 大运动 WHO标准:儿童六个运动成长里程碑 异常姿势 剪刀脚 拉坐起 病态协同运动 正常儿姿势 膝反张 核心稳定性 双侧训练(BIT) CIMT 足外翻、拇外翻 坐 爬 正常婴儿移动运动模式 脑瘫康复促通手法(坐位、翻身、头控) 作业治疗(OT) 0至1岁的OT 专注力训练 游戏,我们是认真的 智能障碍系列 认知 0~3岁儿童手部功能训练 认知训练指南 精细运动: 手功能分级系统(MACS,Mini-MACS) 感觉统合: 居家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评估量表 居家前庭训练 居家活动快速上手 SPM-P中文版 语言与言语 宝宝吞咽和咀嚼能力训练 儿童语言发育障碍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评价 早产儿吞咽障碍评估及治疗 语言成长的常见问题 宝宝语言发展里程碑(0-5岁) 婴幼儿语言及听力发育详解(1~3个月) 居家康复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居家康复 家长如何参与康复 感知觉发展的家庭训练 各类型脑瘫患儿家庭训练原则及方法 物理因子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 专家课堂与康复视频 专家课堂:中康刘建军:脑瘫的诊断方法 李珍好:0~3岁儿童OT 柯嘉姿:你之前做的可能是“假”感统 于淼老师:口部肌肉定位治疗 马科老师:痉挛型脑瘫不同时期的康复要点 视频:翻身 过伸姿势控制 头控训练 腹爬和四爬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