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台上,医师们正紧张地进行脑部神经手术,而患者灵活的手指拨动吉他琴弦,弹奏出优美的乐声……1月25日,一名57岁患有“音乐家手”病症的音乐家,成功实施了脑起搏器手术,患者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边进行开颅开弹吉他。据悉,患“音乐家手”这种病症的案例非常少见,从已知的报道来看,深圳的这例病人是全球第7例,也是全国第1例。 今年57岁的患者李先生本身是一名吉他音乐家。20多年前他开始患上了一种名叫肌张力障碍的病症,这种病症又叫“音乐家手”,导致他在弹吉他、写字时动作僵硬,手指就像木棍一样不听使唤,无法正常弹奏,音乐的梦想也与他越行越远,药物治疗也无法阻止病情的加剧。 脑科中心功能神经科主任说:与其他手术不同的是,此手术中,需要患者保持清醒,因此会在术前弹奏一首曲子。而在将电极植入患者大脑后,还需要患者马上弹一曲评估手术效果。 1月25日上午8点半左右,李先生被送进手术室进行手术。一个多小时候后,“脑起搏器”电极被植入其大脑,为配合医生做了一次脑部信号调试。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仍躺在手术台上的李先生惊喜地发现,他原本僵硬的右手手指,已经变得灵活起来,并完成吉他弹奏“轮指”动作,手术室里也飘荡着优美的乐声。当医生询问他,“手弹起来感觉怎么样?”他兴奋地回答,“感觉好了80%了”。 “手术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从患者的感受来讲,手指功能已经恢复了80%,还有20%需要术后进一步康复训练。”如果手术预后顺利,李先生将重拾推迟了20年的吉他音乐梦。(完) 附:肌张力障碍 肌张力障碍是主动肌与拮抗肌收缩不协调或过度收缩,引起的以肌张力异常的动作和姿势为特征的运动障碍综合征,具有不自主性和持续性的特点。依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肌张力障碍与遗传有关。 继发性肌张力障碍包括一大组疾病,有的是遗传性疾病(如肝豆状核变性,亨廷顿舞蹈病,神经节苷脂病等),有的是由外源性因素引起的(如围生期损伤、感染、神经安定药物)。 依据肌张力障碍的发生部位,可分为局限性、节段性、偏身性和全身性。一般而言,发病年龄越早,症状可能越严重,波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可能性也越大。发病年龄越大,肌张力障碍越可能保持其局灶性。 局限性肌张力障碍指肌张力障碍只影响到躯体的一部分,如痉挛性斜颈、书写痉挛、眼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等。 节段性肌张力障碍累及一个以上相邻部位,如Meige综合征(眼、口和下颌),一侧上肢加颈部,双侧下肢等。 累及一侧身体时称偏侧肌张力障碍,一般由对侧大脑半球病变所致。 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累及至少一个节段,加上一个以上其他部位。 关于治疗措施:有药物(安坦、氟哌啶醇、氯硝西泮等等)、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和外科治疗。对局限性或节段性肌张力障碍首选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全身性肌张力障碍宜采用口服药物加选择性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药物或A型肉毒毒素无效的严重病例可考虑外科治疗。外科治疗中有一项叫“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在苍白球腹后侧立体定向植入一单电极,对脑深部作长期的电刺激,可明显改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