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诊断

发布时间:2016-11-21

先天性肌性斜颈诊断不难,从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就可以确诊。

1、临床表现

(1)、斜颈畸形可在生后即存在,也可在生后2-3周出现。

(2)、颈部包块:出生1周内可发现胸锁乳突肌有一硬而无压痛的梭形或椭圆形肿块,可随肌肉移动,局部颜色正常,与胸锁乳突股的方向一致,在2-4周内逐渐增大,然后开始退缩,部分患儿颈部包块可在2-6个月内可逐渐消失。

(3)、头颈向一侧歪斜:胸锁乳突肌纤维化,挛缩,从而牵拉颈部,使其偏向一侧。

(4)、头颈活动受限:由于胸锁乳突肌挛缩,导致头向健侧偏及向患侧旋转受限。

(5)、面部变形:患侧面部较健侧变小,两侧面部不对称。2、辅助检查

(1)、胸锁乳突肌B超:可以确诊先天性肌性斜颈。

(2)、颈椎正侧位X线片:排除颈椎侧凸畸形引起的斜颈。(3)、寰枢椎开口位X线片可排除寰枢椎半脱位引起的斜颈。

3、鉴别诊断

在临床上,先天性肌性斜颈需要跟骨性斜颈、眼性斜颈、神经性斜颈、头颈部感染所致的斜颈作鉴别诊断。

1、骨性斜颈:这是较少见的类型,约占所有斜颈患儿的2%,是因骨骼畸形所致的斜颈,大部分是头颅底部与第一及第二颈椎有问题所造成的。有的是骨骼发育上的畸形,有一些则是合并关节原发性变形或不稳定,造成颈部歪斜、颈部活动不良。如颈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肿瘤、寰枢椎半脱位、先天性短颈综合征等引起的斜颈。此类斜颈均可找到明确的病因。

2、眼性斜颈:多为先天性斜视,由眼球外上方肌肉麻痹所致。通常在生后9个月以后,患儿能坐稳后才能诊断。矫正眼肌失衡后,斜视消的,斜颈自行矫正。

3、神经性斜颈:这是极少见的类型,主要是因为脑部或脊神经的病变所造成的,特别要注意是否形成肿廇压迫神经或相关肌肉。如颅后窝肿瘤、脊髓空洞和婴儿阵发性斜颈等,常伴有运动功能障碍、反射异常、颅内压增高,MRI提示颅内病变。

4、头颈部急性感染等可造成第一、二颈椎半脱位,也会出现斜颈表现。









































北京白癜风怎么治疗
最好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ubjfw.com/lctx/1235.html s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痉挛性斜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