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肌肉骨关节康复管理主要包括肌痉挛、肌腱挛缩、骨关节僵直畸形及骨化性肌炎的评估和防治。 1、肌痉挛评定 主要包括对肢体痉挛程度(MAS量表)评估,另外,还包括痉挛累及关节的主被动活动度(ROM)评估、痉挛肢体疼痛程度(VAS)评估、痉挛肢体功能状态评估(FMA)。 2、预防和康复技术 (1)对尚未发生肌痉挛的患者,要注重瘫痪肢体良姿位摆放。体位姿势不良、小便潴留、感染及压疮等并发症及不适均会诱发或加重痉挛,积极防治并发症有助减轻肌痉挛。 (2)药物治疗: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ationalinstituteforhealthandclinicalexcellence,NICE)推荐巴氯芬(Baclofen)为一线用药[25]。替扎尼定(Tizanidine)和丹曲林(dantrolene)为二线用药。苯二氮卓类(Benzodiazepines)有显著嗜睡等副作用需严格把握其适应证和用法用量。 (3)肉毒毒素局部注射:肉毒毒素(Botulinumtoxin)注射是治疗局灶性痉挛的首选方法。 (4)物理因子治疗:可选的抗痉挛治疗包括体外冲击波、经皮电刺激、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等。站立训练有利于减轻肌痉挛程度。 (5)辅具治疗:佩戴支具可有效缓解或预防肌痉挛。 (6)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痉挛和肌腱挛缩,可采用外科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手术方法包括肌腱延长术、肌腱转移术和肌腱切断术。 1、关节僵直评定 除受累关节的主被动活动度测量,疼痛程度VAS评估。还应完善日常生活能力评估等。 2、预防和康复技术 对于患者不能保持正常主动活动的关节,避免将其长时间保持同一位置,应按一定时间间隔加强肢体被动活动。加强对瘫痪肢体的监护,发现关节活动受限时应积极处理,避免僵直加重。受累关节主、被动活动,以不明显加重患者疼痛为度,避免过度暴力牵伸关节导致软组织损伤。物理因子如蜡疗、磁热疗法、超声波及低频电疗等可改善软组织延展性。 1、骨化性肌炎评定 包括对骨化性肌炎状况的评估,局部疼痛评估和骨化性肌炎对肢体活动影响的评估。骨化性肌炎评估应包括X线检查评估了解肌炎范围及成熟程度。 2、预防和康复技术 骨化性肌炎常出现于严重的继发性创伤,创伤后血肿的肢体部位应积极抽吸并加压包扎,以预防和减少骨化性肌炎的发生;对于创伤部位不要盲目进行推拿按摩。一旦发生骨化性肌炎应积极应对,当患者伴随明显疼痛症状时可适当制动受累肢体,加用NSAIDs类消炎镇痛药物或/和活血通络、化瘀散结中药外敷。原则上应避免早期对骨化性肌炎部位进行温热治疗,可轻柔被动活动受累肢体,受累肢体摆放要求尽量减少对骨化性肌炎处的刺激。其他物理治疗手段包括超短波、超声波等。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 1、什么是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技术? 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技术是将稀释的微量肉毒毒素注射于痉挛的肌肉(导致症状的靶肌肉),产生化学性去神经支配作用而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异常姿势的微创治疗技术。一般注射后3天起效,1-2周达高峰,每次疗效可持续约3-6个月,以后可根据需要进行重复治疗。肉毒毒素具有免疫原性,为避免产生抗体导致疗效减退,注射间隔时间不应短于3个月。 2、治疗原理 治疗用肉毒毒素能抑制周围运动神经末梢突触前膜乙酰胆碱释放,引起肌肉的松弛性麻痹。 3、适应症 在神经科领域,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的适应症包括:眼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Meige综合征、痉挛性斜颈、书写痉挛、偏侧面肌痉挛、脑瘫后遗症、肢体痉挛状态、偏头疼、多汗症等疾病。 4、禁忌症 ①已知对A型肉毒毒素及配方中任一成分过敏; ②注射部位存在感染; ③重症肌无力或肌无力综合征患者; ④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其它干扰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药物(琥珀胆碱、筒箭毒碱、林可酰胺类、多粘菌素、奎尼丁、硫酸镁、抗胆碱酯酶剂、吗啡等); 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⑥存在出凝血障碍、血友病及抗凝治疗者,建议口服阿司匹林患者注射前3天停药。 5、不良反应 本项治疗经过多年临床应用已证实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包括:注射后的前几天可有口干、恶心以及全身不适等类上感样表现,通常是短暂的,可自行缓解。肉毒毒素是一种高效的肌肉松弛剂,鉴于其作用机制,注射肉毒毒素存在一定的肌肉麻痹风险。实际上即使是精准的局部注射也存在毒素扩散的可能,相关的副作用有面部肌肉僵硬感、面纹不对称、眼睑下垂、复视、肌肉无力、吞咽困难等,一般症状不重,可随药物代谢而逐渐恢复。注射后避免局部按摩以免加重毒素扩散。此外,与任何注射操作一样,可发生与注射有关的局部疼痛、感染、感觉异常、肿胀、出血。针刺的疼痛和/或紧张会导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引起短暂性症状性低血压和昏厥。 6、注意事项 ①肉毒毒素注射应该由全面掌握疾病相关知识、熟悉注射部位解剖生理的医生进行操作,遵循个体化原则以谋求最佳疗效。 ②头颈部肌肉多点注射可增加疗效并减少局部不良反应,而四肢肌肉倾向于局限在肌腹中央注射,浅层靶肌肉的注射易于定位,而深层靶肌肉常与邻近肌肉重叠而被掩盖,需要在肌电图或超声引导下进行准确定位。 ③注射剂量应该个体化,一般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症状累及的部位、痉挛肌肉的大小、痉挛程度及以往治疗反应而定。 图文来源:刘训灿 图文编辑:段好阳徐国兴 图文校审:李贞兰 版权归属:吉大一院康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