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性斜颈的辩证主要也是根据四诊合参。另外,配以“五脏诊治”法则,使痉挛性斜颈的临床辩证更较全面。在中西医相互学习与取长补短之下,更充实了辩证与辩病相结合的经验,对诊断有了进一步提高。 一、望诊 (一)、望神色:即观察精神状态与面色。 (二)望形态:即观察形体和动态 (三)审苗窍:苗窍是指舌为心之苗、肝开窍于目、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肾开窍于耳以及前后二阴。苗窍和脏腑关系密切,脏腑有病则每能反映于苗窍。 《1》、查舌《2》、查目《3》、察鼻《4》、察口唇《5》、察耳 (四)、察二便 二、闻诊 这是用听觉和嗅觉来辅助诊断疾病的方法。 《1》、叫声《2》、咳嗽声《3》、语言声《4》、嗅气味 三、问诊 (一)、问年龄(二)、问寒热(三)、问汗(四)、问头身(五)问二便 (六)、问饮食(七)、问睡眠(八)、问个人史 四、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 (一)、脉法,主要以浮、沉、迟、数辩表、里、寒、热;以有力、无力定虚实。 (二)、按诊: 《1》皮肤及淋巴:主要了解寒、热、汗的情况。 《2》、头颈部 《3》、四肢及其他:主要检查神经系统某些病理反射,如划足底试验(巴彬斯基征)。 通过四诊搜集的证候,按五脏所主加以分析归纳,对辩证论治有一定帮助。 一般来说,本病单一症候者少见,多为数种症候并见的虚实夹杂证,且多数本虚标实。 根据其临床特点和发病机理,我们把该病大概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痰浊内阻二、气机内郁三、肝肾亏虚四、督脉失摄。该病复杂多变,症状繁杂不一,这里只作简单介绍。治疗时一定要从整体观念出发,审证求因,辨证论治。治则为健脾补肾、填精益髓、柔肝熄风、活血通络、温补肾督。中医药治疗,标本兼治,预后良好,疗效稳定,不易复发。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