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清楚鉴别诊断各型颈椎病

发布时间:2021-3-9

白癜风扩散怎么办 https://m-mip.39.net/nk/mipso_6751574.html

博主推荐

11月14日河南微创穴位埋线技术综合班-点击查看

11月15日-17日

王老师:

如何清楚鉴别诊断各型颈椎病?

年10月第2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依照病理分型法,根据受累组织不同而出现的不同临床表现,将颈椎病分为:1.颈型。2.神经根型50-60%。3.脊髓型10-15%。4.混合型。5.椎动脉型—无神经损伤症状20-25%。6.交感神经型。7.其他型:食管压迫型等。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影像诊断不宜直接使用临床分型之名称。如果受检者具有颈椎病影像学异常征象,临床具有颈椎病表现者,影像诊断可写作“结合临床,符合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是颈椎退变的基础上,机体受凉、感冒、疲劳、睡眠姿势不当或枕高不适宜,使颈推过伸或过曲,颈项部某些肌肉神经受到牵张或压迫所致。没有神经根性的症状也没有脊髓的表现,主要出现颈椎局部的肌肉不适。多在夜间或晨起时发病,有自然缓解和反复发作的倾向。30-40岁女性多见。

影像表现:曲度变直、失稳、小关节增生、项韧带钙化等。亦可无异常影像改变(单纯软组织劳损、痉挛等)。应与颈椎感染、肿瘤等疾病相鉴别。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神经根受压迫和刺激。头、颈、肩、上胸背臂痛或串麻,感及运动障碍与颈脊神经根分布相一致。颈椎僵硬,活动受限,头后仰压颈试验阳性及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部分患者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头后仰时在病变相应节段的项韧带可触及囊性变。

影像学显示:椎间隙变窄,椎间盘突出,椎体骨质增生,相应节段有时出现项韧带钙化。应与颈肩背筋膜炎、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颈椎结核、腕管综合症、椎间孔肿瘤等疾病相鉴别。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radiculopathy)的椎间孔处有突出物压迫颈神经;发病率最高、最常见;多单侧发病,偶有双侧。同时双侧发病的神经根型颈椎病非常少见。多见于30-50岁者,起病缓慢,多无外伤史;男性多于女性一倍,体力劳动者多见。

年轻患者:

椎间盘突出或急性损伤--椎间孔神经根嵌顿;椎间盘突出占20-25%

对于年轻患者直接摘除椎间盘就可以。

老年患者:

退变骨赘形成致椎间孔狭窄;椎间盘高度降低--前方钩椎关节及后方关节突关节退变。对于老年患者清理骨质的同时还要加大椎间孔增加椎间盘的高度。

危险因素:

重体力劳动需举抬重物;吸烟;司机及震动设备操作者。

症状:

颈肩痛和颈僵,最早出现。上肢放射痛,前胸后背痛。颈部活动、咳嗽、喷嚏、用力及呼吸时可使疼痛加重。患侧上肢感觉沉重,握力减退,有时持物坠落。可有血管运动神经的症状,如手的肿胀等,这种肿胀是自觉的肿胀并不是真的肿胀,是视神经受刺激后的一种表现。

晚期可有肌萎缩及肌束颤动。

体格检查:

颈僵直,活动受限,患侧肌肉紧张;棘突周、肩胛骨内侧缘及受累神经所支配肌肉压痛;患侧臂丛部、椎间孔部可有压痛并使上肢疼痛加重;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l神经检查感觉、腱反射和肌力改变

颈神经根损害的症状和体征:

神经根

感觉部位

肌力减弱

腱反射

颈5

肩部

上臂外侧

三角肌,肱二头肌,冈上下肌

肱二头肌腱反射

颈6

前臂桡侧

拇指

肱二头肌,肱桡肌,腕伸肌

肱桡肌腱反射

颈7

前臂背侧

示、中指

肱三头肌,腕屈肌,指伸肌

肱三头肌腱反射

颈8

前臂尺侧

环、小指

指屈肌

脊髓型颈椎病

早期出现肢体沉重乏力,行走不稳,活动不灵,有时自己感觉下肢有烧灼感、麻木。同时,常伴有排便困难,约30%患者伴有眩晕;晚期出现单瘫、偏瘫、截瘫、四肢瘫;大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碍。病变平面以下肢体肌张力增加,肌力减弱,腱反射亢进,浅感觉减退。出现霍夫曼征、巴彬斯基征等病理反射。

影像学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脊髓受压变性。下颈段椎管相对较小,且活动度大,故脊髓受压易发生。应与椎管内髓内肿瘤、运动神经元疾病,脊髓空洞症,肌营养不良,慢性酒精中毒性神经病等鉴别。

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CSM)较神经根型少见,临床症状繁多,既有脊髓损害症状,又有神经根损害症状。

症状:

发病缓慢,下肢发紧,麻木或灼痛,运动障碍,软弱,行路困难。多无颈肩痛(50%)。一侧或双侧手感觉运动障碍,手无力失灵,持物易坠落。躯干部感觉障碍,腹部或胸部束带感。扩约肌功能障碍,排尿困难,大便秘结。(严重者下肢痉挛,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

体格检查:

颈活动受限,上下肢痉挛性瘫,病损节段上肢可呈软瘫。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髌踝阵挛(+),浅反射消失。上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则表示病损在该神经节段水平(如:肱二头肌肌腱反射减弱的话,显示水平的病变)。胸式呼吸减弱或消失,时感呼吸困难。奎氏试验显示部分或完全梗阻。

混合性

具有两型以上的症状、体征。但是临床诊断必须说明哪一型与哪一型混合。脊髓型合并其他类型建议诊断为脊髓型。

椎动脉型

眩晕与体位有关,多在起床、卧倒、翻身、转头时突然发生,持续时间短者数秒至数十秒,长者可达几小时到一、二天,可反复发作。有时可引起呕吐、猝倒、持物落地等症状。直接压迫、椎动脉扭曲并受到挤压;或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纤维使椎动脉痉挛而出现椎动脉血流瞬间变化,导致椎-基底供血不全而出现症状,因此不伴有椎动脉系统以外的症状。

颈部特殊检查:头后仰旋颈试验阳性。同时应检查血压、血脂、胆固醇、眼底有无动脉硬化及心电图。

影像学显示: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有条件可做数字减影,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椎动脉造影、B型超声波进行椎动脉动态造影。本型颈椎病往往与动脉硬化有关,注意有无高血压、冠心病病史。应与下述疾病相鉴别:美尼尔氏病、耳石病、颅内肿瘤等。

交感型

由于椎间盘退变和节段性不稳定等因素,从而对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造成刺激,产生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多种多样,常有头晕(与体位无关,往往上午轻,下午重),眼皮睁不动,眼球发胀、视物模糊、耳鸣、咽感异常,颈项不适易疲劳、失眠多梦、易出汗、情绪易激动、心慌胸闷。如表现在上肢,手臂肿胀发凉、麻木、肩臂痛、活动受限。

头后仰压颈试验往往阳性,颈活动不受限,旋颈试验阴性。影像学显示:有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及颈椎滑脱(颈5多见)不稳。有些病人有影像学的表现却没有头晕耳鸣的临床症状,所以诊断比较难。交感型颈椎病在出现全身多个系统症状的同时,还常伴有的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的表现。所以,本型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与体征的诊断。本型应与冠心病、美尼尔氏病、神经症相鉴别。

颈交感神经分布示意图:1,颈上神经节。2,迷走神经。3,颈交感神经。4,颈中神经节。5,返神经。6,交感神经心脏支。7,椎神经。8,椎动脉。9,星状神经节。

其他

食管型颈椎病表现为颈椎椎体前部骨质增生,形成骨赘,压迫食道后壁,可以引起吞咽不适、吞咽障碍感等异常。食道钡餐检查,可以直接显示骨赘对食道后壁形成压迫。食管型颈椎病应与下述疾病相鉴别:反流性食管炎、试管肿瘤等。

备注:名额只有20个,先报先得!

一、本班以新鲜尸体解剖头、颈、肩、背、腰、四肢关节疼痛类疾病及脊柱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为目的,精准诊断、靶向治疗为主线,对脊柱及四肢关节形态解剖、功能解剖、软组织精细解剖为主轴,紧密联系临床突出实用为原则。重点讲解针刀、刃针治疗头、颈、肩、腰、腿的解剖体表投影、定位、定点和定向三位一体靶向治疗,为我们临床治疗带来更高的安全有效的保障。

二、枕颈疾病

(一)、颈部的应用解剖

1、结合现场尸体详细讲解上项线、下项线、枕后腱弓、颞骨乳突、寰椎的侧块、枕环关节、寰枢关节、颈椎横突、第七颈椎、颈总动脉和面动脉体表投影、胸锁乳突肌的后缘体表定位。

2、结合现场尸体讲解枕、颈部相关肌肉:头后大直肌、小直肌、头上斜肌、头下斜肌起止点和枕后筋膜与枕后下项线顺序,颈半棘肌与头后大直肌、小直肌、头上斜肌、头下斜肌头半棘肌、颈半棘肌、最长肌、胸锁乳突肌、头夹肌、斜方肌、项韧带的起止点、功能和支配神经以及针刀、刃针治疗的常用治疗点。

(二)颈部相关疾病

1、结合现场尸体重点讲解颈部肌肉的起止点、功能、神经支配,损伤的诊断依据,颈椎病的分类和发病机制,临床症状,体格检查方法,X光片的投照与阅片、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和颈浅神经卡压的体表定位以及颈肌筋膜炎等的针刀、刃针治疗和手法。

三、肩背部部疾病

1、结合现场尸体讲解肩背部肌肉的起止点以及功能:冈上肌、冈下肌、大圆肌、小圆肌、菱形肌、肩胛下肌、上后锯肌、下后锯肌、肩胛提肌、胸大肌、胸小肌、背阔肌和斜方肌以及肩胛骨、肩胛冈、肩峰、喙突、肱骨大结节、肱骨大结节嵴、肱骨小结节、肱骨小结节嵴、结节间沟和锁骨的体表定位和针刀、刃针的定位定点治疗。

四、上肢的相关疾病

1、肘、腕关节的解剖标志:桡神经沟、肱骨下端内、外上髁、尺骨鹰嘴、桡骨头、桡骨粗隆、桡侧伸腕肌和肘后三角,它的结构有: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尺桡关节。腱鞘的解剖结构、桡骨茎突、腕管组成、桡、尺、正中神经支配的手掌区域,以及腱鞘炎、桡骨茎突炎、腕管卡压综合征、腕尺管卡压综合征、指间关节和侧副韧带损伤等疾病,体表定位定点,诊断依据、治疗原则包括:针刀、刃针治疗、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疗效评估。

五、脊柱和腰部疾病

(一)脊柱和腰部的应用解剖

1、脊柱的颈、胸、腰、骶的结构特点,颈椎、胸椎、腰椎棘突和横突的特点,棘突和横突关系在针刀、刃针治疗中体表定位的应用。

2、腰骶关节和骶髂关节的骨性结构和解剖标志。

(二)腰部相关疾病

1、掌握竖脊肌的分类、起止点、功能和支配神经,竖脊肌脊柱和躯体力学传导中的作用和整体颈、肩、腰、腿痛中的诊疗思路。

2、掌握横突棘肌(多裂肌、回旋肌、半棘肌)、棘突间肌、腰背肌筋膜的起止点、功能和支配神经,以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神经根、从、干性疼痛的特点及鉴别方法。

3、重点掌握腰椎间盘突出症:掌握脊髓的构造,腰神经根的组成、分支以及每个分支在腰腿痛中的诊疗作用和治疗方法,了解盘源性的腰痛和窦椎神经的关系,了解脊源性的腹痛与前根的关系,脊神经后内侧支、臀上皮神经的起始和功能,以及卡压引起腰痛的诊断方法和体表定位及针刀、刃针治疗方法。

六、臀腿疾病

1、详细讲解腹外斜肌、阔筋膜张肌、臀大肌、臀中肌、竖脊肌和梨状肌、腰大肌、腰方肌、横突棘肌和髂腰韧带、股二头肌肉、半腱肌、半膜肌、股四头肌、股薄肌、缝匠肌和髂胫束的起止点,功能和支配神经及针刀、刃针治疗。

2、重点讲解膝关节内、外副韧带,髌股关节,髌下脂肪垫,内、外侧半月板,髌韧带和髌周滑囊的损伤和梨状肌上下孔通过的神经、血管、坐骨神经走行体表定位及针刀、刃针治疗。

七、踝足疾病

1、掌握跟腱的组成、功能和体表投影。

2、掌握踝关节的表面标志,重要韧带:内侧三角韧带:内踝—舟骨、内踝—巨骨和内踝—跟骨,外侧韧带:距腓前韧带、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距骨下关节:距骨和跟骨组成的前、中和后关节面,距骨下窦的组成:由距骨和跟骨中、后关节面临床意义。

3、掌握踝管和跖管的解剖和内容物。跖筋膜组成和功能表投影。

4、讲解足部相关疾病:跟腱腱周围炎,跟腱起止点炎,跟腱下滑囊炎、跟骨骨刺,跟骨脂肪垫的损伤,跖筋膜拉伤和跖筋膜炎、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和跗骨窦高压体表定位及针刀、刃针治疗。

开课时间:年1月3日报到,4日—13日上课。报到地点:广州南方医科大学

收费标准:元/人(包含尸体、耗材等费用),需要开正式发票另加6个点税费,本班限额20名,需提前全额来确定报名,不接受现场临时报名,住宿统一安排,食宿费自理。

联系人:

王老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ubjfw.com/xgyy/98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s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痉挛性斜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