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应用心理学硕士,医院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专业。擅长: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治疗;焦虑症、抑郁症等神经症的心理治疗。 性格温煦,咨询专业,深得患者及家属好评。 精神类疾病的家族遗传 精神科医生在做诊断时经常会问患者的两系三代亲属中有没有人也得过精神类疾病。如果有亲属得过类似的疾病,则证明患者的疾病有遗传因素的影响。 其实遗传因素的影响除了体现在生物学层面上,还体现在家庭给孩子创造的成长环境中。家族中有精神疾病患者,特别是父母亲如果罹患精神类疾病,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 某些家庭中,孩子长到青春期以前,家庭一切正常。这时父母如果因为家庭变故或者经受某些巨大刺激后,出现精神失常。会给孩子的性格和情绪方面造成很大影响。 精神类疾病对孩子的影响 比如,小军初三时,妈妈因为接受不了其姐姐的婚姻失败,被确诊精神分裂症。从此小军就和姐姐、爸爸一起担负起了照顾妈妈的责任。小军感觉压力很大,也很痛苦。他偶尔会情绪崩溃,特别是当妈妈在家里行为很乱的时候。心里想这种事为什么会降临在自己家,为什么自己要遭受这样的不幸。 好在小军基本的认知思维发育已经完成,对家里发生的事有他的判断力。所以他在照顾母亲的同时,依然能够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参加学校的活动,并且和同学关系良好。这是一种很让人欣慰的状态。 另外一种家庭的小孩,会比小军更加困难。那就是父母在成年早期已经发病,孩子由罹患精神疾病的父亲或母亲抚养长大的情况。 拿精神分裂症来举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核心特点是,缺乏自知力,情感淡漠,情绪易失控,概念紊乱,社会兴趣缺乏等。 研究表明,父母一方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情感忽视、过度惩罚、过度干涉显著高于正常家庭。特别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怪异思维,猜疑等人格特征也会通过语言行为等方式,遗传给孩子。 一个来访者的医院。她在孩子五六岁的时候,怀疑自己的丈夫出轨,要和自己的丈夫离婚。其丈夫否认,并且不同意离婚。孩子的母亲,会把丈夫出轨的事情以及自己生活中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告诉孩子。在孩子很小还没有判断力的时候,她所相信的就是母亲口中说给她的东西。母亲说父亲家里的人都勾心斗角,所以不允许孩子和父亲家的亲戚有过多的接触。 来访者在咨询室里说,自己在家做不了事情,因为母亲会不断地干扰自己,所以自己在家要么玩手机,要么就是睡觉。爸爸在家的时候,家里气氛非常糟糕,因为爸爸一回来,妈妈就说这不是你家,你自己到外面找地方住去。爸爸不在的时候,自己觉得很无助,因为担心母亲出什么状况,自己一个人应对不了。妈妈去住院不在家的时候,自己和爸爸相处也比较尴尬,会不知道说什么。 来访者的主要问题还体现在同学关系上,同学的一个举动,来访者会反复的思考,对方是想说什么。比如好朋友发信息说“这是我买的新衣服,你过年买衣服了没?”来访者非常纠结,会发信息过去问,“你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她觉得对方这是不是在向自己炫耀。她很痛苦,想不明白。 在这个来访者身上,她和母亲是过度粘连的,和爸爸又过度疏远。来访者经常的口头禅是“我妈妈说……”。来访者很多的想法和认知,是妈妈告诉她的,但是由于来访者母亲本身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所以她的思维和感知有很多的歪曲的成分,所以来访者身上也延续了这种歪曲。 精神分裂症家庭该如何养育孩子 我们认为,良好的婚姻关系和家庭关系,能够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建立稳定感,减少发病次数。但是,精神分裂患者是否适合孕育子女,一定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如果要生育子女,特别要注意的是,要避免让孩子和精神分裂的一方亲属过度亲密。正常的一方要注意给孩子创造更大的适合正常进行社交的空间。尤其在孩子人生早期,思维、人格的形成期,需要给予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