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斜颈的鉴别诊断和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原

发布时间:2016-11-26

儿童斜颈的鉴别诊断和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原则与经验介绍

一、先天性肌性斜颈   斜颈是儿童常见的姿式畸形,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如自发性寰枢椎脱位、眼性斜颈、颈部外伤等。先天性斜颈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所致的肌性斜颈;另一种是由于颈椎发育障碍所致的骨性斜颈。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儿童斜颈最常见的原因,由于胸锁乳突肌的牵拉致使颈部歪斜,头偏向患侧,同时下颌转向健侧,形成特殊的姿式畸形,俗称歪脖子。发病原因至今仍不完全清楚,主要考虑:(一)胎儿位置异常,胎儿在子宫内位置不正常,尤其是臀位产,占患儿比例的半数以上。(一)难产,难产可能是胸锁乳突肌血流受限、缺血、出血、血肿肌化、肌纤维变性的原因。(三)以上两种因素综合作用。   婴儿出生时并无异常,约在7~10天之后发现在颈部一侧胸锁乳突肌中下段有质地较硬的肿块隆起,呈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表面不红,温度正常,无压痛。2~3个月后,肿块逐渐缩小,约在6个月后完全消失。肿块消失后,患侧的胸锁乳突肌开始突出,变紧,变短,头偏向患侧,颈部活动受限,逐渐出现脸部不对称,患侧颜面短而扁,健侧长而圆,双眼、双耳、口角不在同一水平。如婴幼儿期未合理治疗,畸形随年龄增长逐渐加重,其疗效亦随之降低,给患儿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至关重要。如何治疗呢?治疗方法有两种,即保守的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一)非手术疗法:1.按摩,一岁以内的婴儿可行局部按摩疗法,手法要轻柔,按摩时使头部偏向健侧,面部转向患侧。2.热敷或理疗,局部肿块可用热敷或理疗,每天2~3次,每次15~20分钟,并适当矫正其姿势。3.手法矫正,固定二肩,下颌转向患侧,使头部转向健侧而牵拉患侧,每日次左右,防止胸锁乳突肌挛缩。4.卧位,卧时须使灯光来自患侧或灯光照向患侧,这样可使病孩患侧转向灯光,促使患儿自行对抗,纠正肌肉挛缩。以上疗法要持之以恒,一般需要半年到一年,若一年后未见好转,则考虑手术治疗。手术行胸锁乳突肌切断以及周围挛缩筋膜、软组织松解术。手术时间以1~2岁最为适宜,术后需坚持头颈部功能锻炼半年,以防止复发。年龄越大,畸形越难以矫正。二、自发性寰枢椎脱位   本疾患属炎症性病变所致。自Grisel()报告由于扁桃腺炎等引起咽喉部的感染伴有斜颈发生寰枢椎脱位的病例以来,本疾患有Grisel’eSyndrome之称。文献报告13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较多。   1病因及病理   1.1寰枢关节解剖特点寰齿关节由寰椎前弓和横韧带及枢椎的齿状突组成,位于咽后壁后方。咽后壁上有丰富的淋巴结和淋巴组织。来自颈1、2及鼻咽部、扁桃体、中耳、鼻腔等处之淋巴,同归咽后淋巴结,再入颈深部淋巴结。   1.2颈部感染如扁桃腺炎、中耳炎、鼻咽炎、腮腺炎、颈淋巴结炎等均可致成咽后壁淋巴结炎,使邻近的寰枢关节产生反应性关节炎,引起其关节积液、横韧带松弛致使寰枢椎脱位。

  2.临床表现   发病缓慢,常见有颈痛、斜颈,患儿用手支托下颌。检查所见:颈项僵硬,胸锁乳突肌痉挛,头向一侧偏斜,活动受限,于颈后,寰枢关节处有压痛。颈淋巴结或颌下淋巴结可有压痛,咽喉部有炎症征象。无神经系统损害体征。X线检查:C1-2为中心侧位片,对寰齿间隙ADI(atlas-densinterval)进行测量,其正常值,成人为3mm,儿童为4mm。本疾患ADI>4mm提示C1向前半脱位;张口位片示齿状突与侧块距离(ADI)不等宽,有旋转半脱位。

  3诊断本疾患根据临床表现及颈椎X线片检查所见,诊断多不困难。   4鉴别诊断本疾患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1)先天性枕颈区畸形,如颅底凹陷、枕寰融合、齿突不连、齿突发育不良所致寰枢椎脱位,用X线检查即可确诊。(2)颈椎损伤,可在病变的基础上,轻微外伤发生脱位,有时将损伤性脱位误为自发性寰枢椎脱位。(3)颈椎结核、强直性脊柱炎等鉴别。   5治疗(l)卧床用领枕吊(四头)带牵引。一般以持续牵引2周后,用颈围领护颈4~6周。(2)抗感染治疗,可用适量抗菌素。本疾患,经治疗,一般均可痊愈。









































白殿风
北京白癜风那儿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ubjfw.com/yfzl/1789.html s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痉挛性斜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