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佛山新鲜事
健脾和胃消食
定位:拇指桡侧缘,自指尖直至指根成一线。
操作: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缘向指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脾经。由指根向指端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脾经。来回推称清补脾经。
次数:推-次。
主治:积滞,腹泻,便秘。
脾经穴为小儿推拿临床中最常用、最重要的穴位之一。
定位:食指桡侧缘,自指尖直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从食指尖直推向虎口,称补大肠。反之,从虎口直推向食指尖,称清大肠。
次数:推-次。
主治:便秘,腹泻,脱肛。
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运达上下之气
板门:脾胃之门
定位: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指端揉,称揉板门或运板门;用推法自指根推向掌根,称推板门。
次数:揉、推-次。
主治:积滞,食欲不振或嗳气、腹胀、腹泻、呕吐等症。
定位: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称清天河水
次数:推-次。
主治:感冒发热,五心烦热,唇舌生疮。
定位:在前臂尺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或推六腑。
次数:推-次。
主治:一切实热病证。高热,口渴,惊风,咽痛,鹅口疮腮腺炎,大便干燥等。
操作: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掌或四指摩称摩腹。
次数:推-次,摩3-5分钟。
主治:积滞,腹痛,便秘。
常与捏脊、按揉足三里合用,作为小儿保健手法。
操作:用食、中二指面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
次数:推-次,捏3-5遍。
主治:发热,疳积,腹痛,腹泻,便秘,瘫痪。
还可应用于成人失眠、胃肠病、月经不调等病症。
操作:用拇指端按揉,称按揉足三里。
次数:按揉50-次。
主治:疳积,厌食,腹痛,腹泻。 如果爸妈们对推拿手法有点生疏了,可以点击“阅读原文”,那儿有常用的小儿推拿手法示教图,是不是很贴心呢╮(╯▽╰)╭
推拿科副主任中医师,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针灸系,在软伤推拿方面有一定研究。从事软伤科推拿临床、科研、教学工作10余年,曾在上海中医院进修小儿推拿。擅长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小儿斜颈、膝外翻、膝内翻、小儿软组织扭挫伤、厌食、便秘、生长发育迟缓、脑性瘫痪,落枕、颈椎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尤其运用中医推拿手法、理疗等方法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疗效显著。
开诊时间:周1至周5白天
开诊地点:1号楼3楼推拿科诊室 ————更多身边事,请治白癜风去哪里治哪里医院治白癜风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