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 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简称脑瘫,是指从小儿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一种非进行性脑损伤,其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智力、语言、视听、交流等多种障碍。尽管临床症状可随年龄增长和脑的发育成熟而变化,但其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却固定不变。 进入21世纪以后,人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脑瘫的康复治疗的重要性。脑瘫儿童康复的最终目标是使孩子回归社会,享受生活。康复的目标就是要利用多方面的手段,包括康复、教育、工程、社会等,创造一个有利于脑瘫孩子生活的大环境,使他们能够融入社会,享受教育、工作、家庭生活的权利。但由于脑瘫孩子的障碍程度不同,最终的康复效果也不同。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个小编治疗过的一个患儿。 该患儿,女,1岁5月,诊断:脑瘫 简要病史:右侧肢体活动障碍1年,足月生,无窒息,生后不久发现左利手,运动发育落后,9月龄独坐,不会站立及行走。头MR异常,左侧脑室旁白质软化。医院儿童康复科做过康复治疗,于年3月30转入我院大爱康复医疗中心执康复训练。入院康复评定:患儿右侧肌张力增高,上肢呈屈曲内收,手指屈肌紧张,下肢踝关节与比目鱼肌紧张,脚指常扇形打开,股四头肌与内收肌松弛,下肢触地呈尖足、内八、屈膝、屈髋、膝过伸、右侧手功能障碍,无爬行、无站立等功能障碍。 近期目标: 缓解右侧肢体肌肉张力 增强腰肌力量 手可以拿握物品2—3秒 远期目标: 1.可独站 2.可原地蹲起转换 3.独走2—3步 康复训练: 高跪位训练 单脚站 蹲姿 手掌的牵拉,屈、伸 按摩大小鱼际,腕关节屈伸运动 手支撑 下肢负重训练(小沙袋) 仰卧起坐(仰卧拉起) 足踝背屈运动 右侧肢体张力逐渐缓解,上肢可外展,肘关节伸,手指轻微打开,可抓握小柱状的物品。下肢可高爬,可爬上台阶,可推梯背架行走6—10米(需要帮助),可独自高跪。但是语言少。总体来说患儿有了明显的进步,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再客观评定如下: 1.右侧肢体张力较高,上肢呈屈曲内收,手指屈肌紧张,下肢踝关节与比目鱼肌紧张 2.喜欢垫脚,跖屈,内八 3.股四头肌与内收肌肌力不足,控制能力差 4.膝过伸·膝反张 5.右侧手功能障碍 近期目标: 缓解右侧肢体肌肉张力 增强腰肌力量 手可以拿握物品3—4秒 可站稳10秒 远期目标: 1.可独站1分钟 2.可蹲—站转换 3.独走2—3步 1.高跪位训练 2.单脚站 3.蹲姿 4.手掌的牵拉,屈、伸 5.按摩大小鱼际,腕关节屈伸运动 6.手支撑 7.下肢负重训练(小沙袋) 8.仰卧起坐 9.足踝背屈运动 10.压膝整足 11.跨坐弯腰捡球 12.爬上下台阶训练 患儿训练已经有两个月了,肢体能力较以前相比进步很大,现阶段患儿右侧肢体张力有所改善,上肢可主动屈曲伸展,手也可主动抓握,下肢跖屈,内八有所改善,注意力集中的话,患儿可以独站5-10秒,可以独自扶走,可以单手扶走3-5步。经过这两个月的康复锻炼,患儿在粗大运动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进步的同时,顺应小儿的发展顺序,患儿在语言,理解认知方面上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还是有所欠佳,需要继续康复训练,现如今给患儿再次评定。尚存在的问题有: 右侧肢体功能障碍 右侧肢体肌张力稍高 上肢关节活动轻度受限,灵活度差,手抓握反应慢。 下肢喜欢垫脚,跖屈和内八有所改善,但推梯背架行走,问题偶尔还存在 股四头肌与内收肌肌力不足,控制能力欠佳 轻度膝反张 身体稳定性和平衡能力欠佳 心理不安全感和紧张情绪存在 1.改善右侧肢体紧张和降低张力 2.增加臀肌的力量 3.可站稳10秒 4.右侧手可拿放物品 1.可独站1分钟 2.可蹲—站转换 3.独走2—3步 5.足踝背屈运动 6.手支撑 7.右侧下肢负重训练(加小沙袋) 8.仰卧拉起训练 10.压膝整足 11.手扶梯背架行走,扶走训练 12.坐位下坐站坐起训练 13.辅助跪走训练 目前今年6月份是该儿康复训练的第3个月,该患儿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综合运用本中心的康复治疗技术,在自身的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不止恢复儿童的功能障碍,同时也提高的儿童的认知、智力全方面发育,在康复治疗的同时运用教育融合一起,目前小孩子可以认识1到10的数字。要康复找大爱,给您无微不至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