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开展运动疗法 运动训练““诱发”出基本运动反应开始以后进行“强化”、“定形”.最后达到运动的讯化。 顺序从“控头”开始接着训练躯干及上肢支持性、最后进行下肢支持性的训练。 “定形”是指获得了保持姿势的能力,然后才能促进其姿势相应运动,因为运动是姿势的连续变化。 运动、书写等一切运动是左右对称的,训练中一定注意此点。 另外,在控制异常的姿势和运动中,必须同时促进正常姿势、运动的发展。 即以正常的姿势、运动来置换异常姿势。对不同病型采取手法矫正。 运动疗法 可分为早期训练和运动功能障碍训练方法。 早期训练法:发育”是婴幼儿的财产。以正常婴儿发育标准为准绳,为促进体重支持和控制正常姿势、运动打消异常为目的。 能完成穿脱表物、进餐、洗浴等动作模式,掌握手抓握、蝣戏等手段,达到防止肌肉和关节的挛缩和变形。 1.头部控制:仰卧位会使身体变硬多采用面对患儿,以手轻压其双肩逐渐倾斜背部,教他保持向前。当头部支持有所改善,将他前倾,或两边倾斜。学会控制再置俯卧,用玩具逗弄他抬头。 2.翻身:训练时先使他全身放松,抬离后臀将他卷成个球,从一边滚到一边。然后推动患儿的臂和一条活动的腿,从仰卧位向俯卧、再从俯卧向忡卧翻。或放置大毛巾、浴巾、吊床上倾斜练习翻滚。 3.坐位:先教患儿用手支撑着坐然后练习放手,掌握坐位平衡能力,让患儿两上肢向前,再教转身轮次摸触他的脚告诉他左和右转身时保持背部伸直。 4.爬行:是日后直立的前提,并能使上、下肢动作协调。训练时对患儿肩部、肘部或髋、膝部给予适当的支扶。练习手膝跪位的平衡或摆放玩具在侧前方,鼓励抬手、蹬腿去取,训练腿、臂协调。 5.上肢和手功能训练:除帮助完成上肢被动活动、抗痉牵张措施外,同时要诱发患儿上肢和手的主动运动,一般从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逐个训练。手和手指则训练伸手、放松、拍打、抓握等动作。 6.站立:可扶持儿童腋下或握两手练习站立。以后让他学会背靠墙或前胸依靠椅子背来站立。初试独站时两腿分开.两足与两肩同宽,两臂伸展、抬起易取得站立平衡。也可以先练习蹲、跪、膝立开始。 7.行走:行走时要抬高一只脚另一只脚负重。也可牵手走,或自己把着栏杆、床沿,推车走。有的则要夹板、步行器,才可能走。可用操作者腿支撑,帮他转移体重,或把握其髋、肘部扶持行走。 运动功能障碍的训练 1.头颈部:对头部背屈者,要以双手托住头两侧,并拉伸颈部上抬。同时以双臂下压小儿肩膀来矫正。 对屈曲为主征的痉挛型小儿脑瘫,如抓住小儿肘关节及手臂上抬和外旋,向前拉时,就可以使头前屈,肩内旋,肘、腕关节屈曲,髋关节伸展改善,促进患儿抬头、直腰、挺胸,同时其髋部变得易于屈曲了。 对肌张力过低而无法将头固定正中位看,只要用手抓住其肩,以大拇指顶在胸前而将肩膀向前带,就可以助其抬头.保持在正中位。 2.四肢:①上肢:有些小儿脑瘫头歪向一侧,肩关节内旋,手肘和腕关节挛曲,拇指握在手心中。训练时一手握患儿肘部外侧,将手臂抬高且外转,另一手可伸直手腕打开拳头。 对腕关节屈曲而握拳者不可硬扳,要握住其肘关节将手臂伸直外旋,同时握住四指向拇指反对侧扳拉,手腕和手指即可伸直。 ②下肢:对下肢髋关节内旋、内收,膝美节伸展、髁关节跖屈的小儿脑瘫患儿.如用双手分别握住两膝关节上方,外旋大腿即可分开。 如两腿内收、甚至交叉、无法穿鞋抹者,只要将小儿髋关节届曲起来,分开两腿即可使脚板屈曲。 3.卧位和躯干:小儿脑瘫长时体仰卧床,伸肌会增强,白天可用吊床,晚上用沙袋垫褥成吊床状。 张力极低者,仰卧时会出蛙势姿势,可用围巾或尿布将肩膀前拉系在胸前,肘关节下开放,和并拄双腿而自由活动。 躯干旋转良好表现为各型小儿脑瘫能正确地翻身。 一种训练法为两手抓住小儿两踝关节,作左右交叉运动,双腿带动髋部使骨盆转而带动躯干。 另一种方法为让患儿双臂上举过头,抓其两肘或一侧肩部做躯干旋转运动。 4.坐位:痉挛型小儿脑瘫要使髋关节弯曲才能坐下可以双臂穿过腋下,顶住双肩,用双手将患儿大腿外旋、分开和往下压,即可使独自腰前弯坐下。 徐动型小儿脑瘫使其双臂内旋、前伸或两手握木棒,腿靠拢保持髋关节屈可取得坐位平衡。 低张型小儿脑瘫可以坐椅上或其母腿上,用双手在腰部拇指固定脊柱两旁和下压,促进头和脊柱伸直坐。 5.站立和行走:对两腿直硬、内收的小儿脑瘫除反复对其下肢进行抗痉牵拉外,可配台物理治疗。膝屈曲痉挛除牵拉痉挛的腘绳肌外可利用站立台、矫形支具。 足内翻、足下垂时,除手法牵伸外,可站楔形板、穿抑制性矫形靴矫治。 痉挛型小儿脑瘫因站立时重量落在足趾及脚板内侧,无法前迈,如控制肘关节将手臂伸直,向外旋.并将肩膀往前上方推,则可使其腿分开且伸直,头与上身伸直而帮助走路。 步行训练中须随时矫正异常步态、异常肌力。可扶床沿、栏杆、步行车、推椅,以后用拐杖。 长|按|二|维|码|关|注 腕关节的康复 偏瘫后错误的康复方法(一) 如何治疗脑供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