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癜风 http://www.sjqbdf.com/m/ 轻度、中度痉挛型四肢瘫 1.卧位阶段 在婴儿期,仰卧位上的踢蹬活动弱,即使有也常为非对称性,见不到两下肢的交互活动,这种非对称活动会导致一侧下肢内旋和内收。由于肩胛带内收,使两只手不能到口,所以见不到吮指活动,也不能在正中位上进行两只手的活动。俯卧位上常呈现出两上肢抱于胸前的姿势,髋、膝关节屈曲状态,大部分患儿不能抬头。 2.扶持坐位 与痉挛型双瘫患儿的特点大致相同,圆背和骨盆后倾更为明显,此型患儿只有少数能发育到独立坐位阶段。 3.翻身运动阶段 肌肉痉挛较轻的患儿可以发育至翻身运动阶段,为整体翻身运动模式。 4.坐位转换的方式 在俯卧位上尽可能地向下方低下头部,然后将躯干与上肢极度地屈曲,再把两膝拉向腹部的下方,然后坐于两足之上,是应用STNR的反射活动来完成这一转换运动。 5.向四点支持位转换的方式 与向坐位转换方式同样,在俯卧位上尽可能地向下方低下头部,然后将躯干与上肢极度地屈曲,再把两膝拉向腹部下方,再逐渐地抬起头部,使躯干呈空间位,用膝与上肢支撑身体,成为四点支持位。 6.爬运动阶段 大部分此型患儿只能发育至腹爬运动阶段,但是,因为双上肢处于屈曲位且过度硬直,进行爬运动也非常困难,运动速度相当缓慢。只有少部分此型患儿可以获得四爬运动能力。 重度痉挛型四肢瘫 重度痉挛型四肢瘫常常是在锥体束损伤基础上又同时有基底核和脑干损伤,表现出伴有强直的痉挛,在被动运动时有锥体外束损害症状。 此型患儿早期没有得到专业的治疗介入,可能只能在轮椅或卧位上度过他的一生,其特点如下: 1.症状出现早,在生后数周乃至数月已经出现明显肌痉挛与强直,所以能早期诊断。 2.早期出现角弓反张,缺乏头的控制能力,同时出现髋关节内收肌痉挛和挛缩,而且髋关节会逐渐出现内旋。踝关节在早期呈背屈位,但是当使患儿呈扶持立位时立即成为跖屈位。 3.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长期存在,由于受该反射的影响,颈部向一侧扭转和躯干产生侧屈,影响脊柱的活动,导致躯干呈非对称性和骨盆倾斜,其结果会导致髋关节或髋臼形成不全,进而产生髋关节半脱位或脱位。 4.由于患儿在俯卧位上不能抬头,脊柱和髋关节不能伸展,头部难以向一侧扭转,不能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所以讨厌俯卧位。 5.因髋关节和脊柱都不能伸展,髋关节又明显内收等因素阻碍坐位发育,所以不能发育至独坐阶段。 6.挛缩与变形迅速发展,常以月为单位迅速进展。 7.摄食与呼吸困难,因为患儿的舌突出,引起吸吮和吞咽困难,就餐时常出现噎食和呛咳。 8.并发症多,此型患儿常有多种并发症,最多见的是癫痫,另外还有视觉障碍、弱视、全盲、听力缺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