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手套肉毒素,医生竟这样治男子中

发布时间:2022-8-17

硬了硬了,拳头硬了

生活中不管遇到多令人生气的事情

不管握住的拳头有多紧

但想松开的时候还是可以松开的

可重庆的陈先生不一样

他的拳头握住了就松不开了

只能用另一只手使劲才能掰开

难道,这是什么怪病?

其实,这源于他两年前的一场中风。

当时,陈先生很突然发生脑出血,医院做手术,保住了性命,可也因此遗留下了后遗症——肢体痉挛性瘫痪。

中风我们都熟悉,如果治疗不及时容易带来较高的致残率。

而在中风后遗症中,痉挛性瘫痪是临床中常见又难以治疗的症状。

这是因为中风后,瘫痪肢体的肌张力会逐渐恢复,但过高的肌张力会引起肌痉挛,进而影响运动功能。

什么是肌张力?简单地说就是肌细胞相互牵引产生的力量。

肌张力过高时,就好像肌肉都处于“兴奋”的状态,不容易松弛下来,肢体就会变得硬邦邦。

当两只手只剩下一只手能活动,生活自然有很多地方都变得不方便和困难起来。

陈先生也逐渐变得沮丧、对生活感到失望。

为了治疗僵硬的右手,医院、诊所,试过很多方法,但都收效甚微。

两年过去,就在陈先生近乎绝望的时候,他突然看到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杨红军成功治疗像他一样的患者的报道。

“去深圳看看去!”陈先生脑海立马浮现了这个想法。

特殊的治疗法

给手臂打肉毒素

我们听说过康复训练、针灸等物理治疗偏瘫的方法,可是在杨红军这里,用的却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方法。

给痉挛的肌肉注射肉毒素。

是的,就是我们常听的那个用来美容的肉毒素。事实上,肉毒素不是专门用来美容的,只是因为肉毒素的特性——阻断神经和肌肉之间的信息传导,抑制肌肉收缩,让它成为了美容界的“香饽饽”。

它进入到肌肉后,可以麻痹过于发达的肌肉,阻断乙酰胆碱(神经元之间信息沟通的关键媒介分子)的释放,从而使肌肉张力下降。

肉毒素打到脸上,就是瘦脸、除皱;打到痉挛性瘫痪的手臂上,就是降低肌张力,改善陈先生右手的僵硬症状。

道理都懂了,那不是一针的事儿吗,听起来没有难度啊?

这肉毒素治疗当然不是跟打普通的针一样,你还没反应过来,针就已经扎完了。

要治疗痉挛性瘫痪,需要把肉毒素精确地打进“紧绷”的肌肉中。但跟面部不同,手部精细运动的肌肉非常细小,而且数量也多,这给注射增加了不少难度。

如何在立体的手部肌肉中,找到要注射的肌肉并且完成注射,是治疗的难点。

肉眼难定位

3D手模来“导航”

常规的B超或肌电引导下注射不够精准,疗效有限。为了实现精准定位注射,使治疗成效更佳,杨红军灵机一动:“医院这个资源可以利用起来啊!”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的心里形成。

杨红军想到的正是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智能与数字外科创新中心,该中心拥有虚拟现实临床部、智能外科技术部、3D打印外科部和植入物研发部四个职能部门。

其中,3D打印外科部则是他此次大胆方案的主要“援军”。

杨红军联合创新中心裴延军教授对陈先生右上肢进行了CT重建图像,设计虚拟导板并打印出来,于是,一个与陈先生手臂完美契合的3D导板就诞生了。

根据CT重建图像设计打印出来的3D导板

有了这个导板,杨红军就可以利用它来设计进针路线。

只要在虚拟的患者上肢解剖图中标定靶点,规划出进针路线,避开重要的神经血管,就能以最安全便捷的路径进入要注射的肌肉,利用导板来进针,可以确保精确注射。

同时,结合电生理定位,通过电刺激靶肌肉引起肌肉收缩,引起腕关节、手指运动,再根据该运动判断最佳注射靶点。

治疗过程中,杨红军首先通过3D导板上的导孔将电极针穿刺到标定的靶点。

随后,启动电极针的电刺激,陈先生目标肌肉开始节律性收缩,引起腕关节、手指出现后节律性运动。

杨红军仔细缓慢地调节电极针,使运动幅度做大,此时靶点已经确认,拔出电极,通过电极的套管针注射适量肉毒素溶液。这样,就算完成了一处肌肉的注射。

依此方法,杨红军及其团队一根根的完成陈先生其余受影响肌肉的肉毒素注射。

经过半小时,陈先生右上肢全部注射完毕。

你是不是以为下一步就是要为陈先生拆导板了?nonono,这3D手模除了能引导注射,其实还是个支具“矫形器”!没想到吧。

它可以模拟手最佳的功能位置,在精准注射肉毒素后,由于有效肌张力减低,将手固定于功能位置,可以帮助最大程度恢复手功能。

这手模可以说是“精准导航”和“矫正支撑”一举两得!

术后,陈先生很快就出院了,而仅过了1周的时间,他原来僵硬紧握的右手竟然可以自然伸开了!

“持续了两年的多种治疗,没想到在这里的治疗这么快就有了成效,我太高兴了。”陈先生说道。

现在,陈先生还在进一步康复中,相信未来他的右手能恢复得更好。

肉毒素治疗结合3D打印导航技术

医院神经内科新引进学科带头人杨红军主任就任后,已开展3D打印导航介入疼痛治疗等新技术。

此次神经内科创新性地将3D打印导航技术与肉毒素注射的结合,给传统肉毒素治疗赋予精准治疗的新活力,并创造性地使导板兼精准支具,使肉毒素治疗迸发出人意料的疗效。

这为治疗脑卒中后的肢体痉挛提供了新方案,将助力脑卒中患者康复,提高脑卒中后肢体障碍患者生活质量。

专家简介

杨红军

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专业擅长:

脑血管病,神经系统感染、免疫、变性等疾病诊断治疗。

肌电或B超引导肉毒毒素注射治疗中风后肌张力障碍导致的运动障碍、脑瘫、面肌痉挛、痉挛性斜颈等。

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颈源性头痛等头面部顽固性疼痛的介入治疗。

颈、腰椎间盘突出症、带状疱疹后疼痛、脊髓病变引起的顽固性颈、肩、腰、腿痛介入治疗。

癌性疼痛的介入治疗。

多汗症、肢体缺血等植物神经异常的介入治疗。

吗啡泵、巴氯芬泵、脊髓电刺激等椎管内治疗疼痛、肌张力障碍及大小便障碍。

-END-

消息来源:医院神经内科

通讯员:叶海涛

配图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作者

运营服务:晶报社

转载请注明:http://www.ubjfw.com/hbwh/118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s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痉挛性斜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