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斜颈临床表现

发布时间:2016-11-3

先天性斜颈临床表现

1.颈部肿块

由母亲或助产士最早发现的症状,一般于出生后即可触及位于胸锁乳突肌内,呈梭形长2~4cm,宽1~2cm,质地较硬,无压痛,于生后第3周时最为明显。

2.斜颈

于出生后即可被母亲发现,患儿头斜向肿块侧(患侧)。半月后更为明显,并随着患儿的发育斜颈畸形日益加重。

3.面部不对称

一般于2岁以后,即显示面部五官呈不对称状,主要表现为:

(1)患侧眼睛下降由于胸锁乳突肌挛缩,致使患者眼睛位置由原来的水平状向下方移位,而健侧眼睛则上升。

(2)下颌转向健侧亦因胸锁乳突肌收缩之故,致使患侧乳突前移而出现整个下颌(颏部)向对侧旋转变位。

(3)双侧颜面变形由于头部旋转,致双侧面孔大小不一,健侧丰满呈圆形,患侧则狭而平板。

(4)眼外角线至口角线变异测量双眼外角至同侧口角线的距离显示患侧变短,且随年龄增加而日益明显,除以上表现外,患儿整个面部,包括鼻子、耳朵等均逐渐呈现不对称性改变,并于成年时基本定型,此时如行手术矫正,颌面部外形更为难看。因此对其治疗力争在学龄前进行,不宜迟于12岁。

4.其他

(1)伴发畸形可检查有无髋关节脱位、颈椎椎骨畸形等。

(2)视力障碍因斜颈引起双眼不在同一水平位上,易产生视力疲劳而影响视力。

(3)颈椎侧凸主要是由于头颈旋向健侧,因而引起向健侧的代偿性侧凸。

检查

超声波(B超)检查。

X线片检查,排除颈椎畸形之斜颈。

诊断

本病的诊断多无困难,关键是对新生儿应争取及早发现,以获得早期治疗而提高疗效及降低手术治疗者的比例,因此对新生儿在做全身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双侧颈部是否对称。

2.双侧胸锁乳突肌内有无肿块。

3.婴儿头颈是否经常向同一方向倾斜。

4.婴儿头部是否经常转向一侧(健侧)

鉴别诊断

1.颈部淋巴结炎

患此种疾患时,头颈同样可向患侧倾斜,但此时肿块伴有明显的压痛,且与胸锁乳突肌不在同一部位易于区别。

2.颈椎椎骨畸形

多系先天性椎骨融合畸形所致。可根据X线平片、胸锁乳突肌检查等加以鉴别。

3.其他

包括各种骨关节伤患,如颈椎结核、自发性寰枢椎脱位等,均应注意鉴别。少见的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亦可包括斜颈畸形,此外如癔症性斜颈、习惯性斜视及颈部扭伤后肌肉痉挛性斜颈等均易混淆,应除外诊断。

并发症

常引起颈椎向健侧代偿性侧凸。

治疗

1.非手术疗法

(1)适应证主要用于出生至半周岁的婴儿,对2岁以内的轻型患者亦可酌情选用。

(2)具体方法视患儿年龄不同可酌情采用下列方法。①手法按摩新生儿一旦发现本病,应立即开始对肿块施以手法按摩,以增进局部血供而促使肿块软化与吸收。对轻型者有效,甚至可免除以后的手术矫正。②徒手牵引于生后半月左右开始,利用喂奶前时间,由母亲使患儿平卧于膝上,并用一手拇指轻轻按摩患部,数秒钟后,再用另手将婴儿头颈向患侧旋动,以达到对挛缩的胸锁乳突肌具有牵引作用的目的。如此每天5、6次每次持续0.5~1分钟,轻症患儿多可在3~4个月以内见效。③其他包括局部热敷,睡眠时使婴儿头颈尽量向患侧旋转给予挛缩的胸锁乳突肌以牵拉力等。因患儿刚刚出生不久,所以各种操作均需小心、细心与耐心切勿因操之过急而引起误伤。

2.手术疗法

(1)胸锁乳突肌切断术此为传统的术式一般都在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及锁骨端,通过1~1.5cm长的横形切口将该肌切断。此术式简便、有效、易掌握,自乳突端将该肌切断,适用于女孩。

(2)胸锁乳突肌全切术即将整个瘢痕化的胸锁乳突肌切除手术较大,适用于青少年患者。术中应注意切勿误伤邻近的血管及神经。

(3)部分胸锁乳突肌切除术指对形成肿块的胸锁乳突肌做段状切除,适用于年幼儿童局部肿块较明显者。

(4)胸锁乳突肌延长术适用于肌肉组织尚有舒缩功能者。一般可延长2~2.5cm年长者可稍长。

(本文文字源于百度百科,图片由鱼果麻麻提供,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欢迎投稿或图片分享)

有些家长回复内容表示什么都看不到,本周将把之前的内容重新发一次,希望大家能够仔细阅读。









































白癜风发病的原因
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ubjfw.com/jbby/1000.html s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痉挛性斜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