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小儿先天性斜颈吗

发布时间:2016-11-21

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taltorticollis,congenitalwryneck),俗称歪脖儿,系—侧胸锁乳突肌挛缩所致的头颈部向患侧倾斜的一种先天性畸形。先天性肌性斜颈由胸锁乳突肌内的纤维瘤病所致,在出生时可扪及肿块,或在生后的前两周内扪及肿块。右侧较左侧常见,病变可以累及全部肌肉,但更多的病变只累及胸锁乳突肌的近锁骨附着点。肿块在生后1~2个月内最大,以后其体积维持不变或略有缩小,通常在1年时间内变小或消失。如果肿块不消失,肌肉将发生永久性纤维化并挛缩,如不治疗将导致永久性斜颈。

临床表现

症状:先天性肌性斜颈在生后头2周内在颈部可摸到圆形或椭圆形较硬的肿块。1~2个月肿块可发展到枣核大小。此后2~3月内便逐渐变小或消失右侧比左侧要常见。其次注意观察小儿头部姿式,患儿头部常固定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头总偏向有肿块的一侧,面部朝向无肿块的一侧。并发症:本病的并发症较少报导但随着本病的发展,胸锁乳突肌挛缩逐渐加重。头面部继发性畸形加重患侧面部缩小,两眼不在同一平面,下颌向患侧转动受限胸锁乳突肌挛缩呈条索状,颅骨发育偏而小,双肩不平。

临床诊断:根据生后两周内出现颈部质硬包块无红肿热痛,边界清楚,可活动X线片未见颈椎异常可作出诊断。畸形可在生后即存在,也可在生后2~3周出现病初头部运动略受限,但无明显斜颈现象,触诊可发现硬而无疼痛的梭形肿物与胸锁乳突肌的方向一致,在2~4周内逐渐增大,然后开始退缩在2~6个月内逐渐消失。部分病人不遗留斜颈;不少病人若未经治疗,肌肉逐渐纤维化挛缩硬化,形成颈旁硬的束状条物,头部因挛缩肌肉的牵拉而发生斜颈畸形肌肉短缩侧的面部亦发生变形。若畸形不及时纠正,面部变形加重最后颅骨发育不对称,颈椎甚至上胸椎出现脊柱侧弯畸形。

超声诊断

超声可观察双侧胸锁乳突肌的连续性及肿块的部位、大小内部回声情况,以及与胸锁乳突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早期颈部无包块斜颈病儿,胸锁乳突肌的局部呈梭形肿大与正常肌纤维连续性好。肌束纹理紊乱,回声强弱不一,分布不均匀;肌外膜均保持连续。

超声声像图显示肿块位于胸锁乳突肌中下部分居多,肿块无包膜,表面光滑,形态多呈梭形,但亦可不规则,肿块横断面为椭圆形,也可出现胸锁乳突肌弥漫性肿大可以是低回声、混合性回声,个别还可以是增强和减低相间的条纹状回声改变,无论是何种回声其病变均在胸锁乳突肌上。动态观察显示肿块与胸锁乳突肌一起同时移动。

彩色血流显像部分胸锁乳突肌肿块内可见点状,棒状血流信号。

治疗

1.非手术疗法新生儿期发现颈部有包块时在医师指导下,由父母行患儿颈部被动牵拉活动,头部先向健侧牵动然后下颌转向患侧,每个动作缓慢进行,每天做颈部被动活动3~4次每次10分钟左右。另外,哺乳时患侧固定在母亲胸前使患侧得到牵拉。逗引婴儿时,站在患侧一边也是起到牵拉胸锁乳突肌的一种方法也可辅以局部理疗。经一年左右的保守治疗,约76%~86%患儿可得到矫正。

2.手术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或未经治疗的1岁以上患儿由于肌肉已纤维化,面部出现畸形,只有通过手术才能矫正其畸形手术最佳年龄为1~5岁。

医院超声科的







































婴幼儿喝水防治结石儿童长期饮料当水喝
5岁男童抱吉娃娃狗嚎啕大哭因它太美太可爱

转载请注明:http://www.ubjfw.com/jbcs/1265.html s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痉挛性斜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