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变性的机制仍不十分明确。有以下几种推论: (一)胚胎发育异常 胎儿在子宫内胎位不正所致。 (二)产伤 因分娩创伤而引起使胸锁乳突肌局部缺血,导致纤维变性。 (三)静脉淤血 因局部静脉淤血,胸锁乳突肌缺血变性。 (四)遗传 据统计有约20%的病例有家族史,有些患儿有其他畸形。寰枢椎的旋转性固定或颈椎畸形也可引起斜颈,应与肌性斜颈作区别。肌块呈白色,酷似纤维瘤。纤维镜下检查为稠密的纤维组织,但其中无出血证据,所以很难理解为出血性因素。 (一)一侧颈部包块 在胸锁乳突肌内可触及梭形质硬肿块,在生后1~4周即明显可见,可在半年内消散,代之以条索状纤维化肌肉,斜颈外观也越来越明显。 (二)斜颈畸形 表现为头颈向患侧倾斜并稍后仰,下颌偏向健侧。 (三)头面五官不对称 常出现3岁以后,如眼睛大小不等。 (四)颈胸椎代偿性侧弯 若系固定性斜颈,颈部将僵硬。 (一)先天性骨性斜颈 常见先天性颈椎发育异常、颈椎半脱位、高肩胛症等,X线检查可见骨性改变。 (二)颈部外伤性斜颈 由发病年龄,外伤史可鉴别。 (三)颈部感染性疾患 如颈椎结核、颈淋巴结炎等,均有明显炎性特征。 (一)外治法 适用于早期,局部挛缩较轻者。 1.手法治疗医生用拇指和食指对挛缩的部位进行柔和的捻、揉、捋、顺手法治疗。为保护皮肤,局部应使用幼儿爽身粉。边做边将患儿头颈部扳向健侧,因患儿皮肤稚嫩,每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日1~2次。也可指导家长做此手法。 2.家长应配合治疗,于哺乳时或使用奶瓶应放在患侧,以吸引患儿将头部向畸形相反方向的转动。 3.睡觉时,用沙袋依靠住患侧或用脖领对畸形进行矫正。 4.局部热敷,可用活血、消肿、散结、解痉之中药煎汤热敷颈部,注意控制温度,有一定的疗效。 (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半年后无效的患儿,可在10岁时作患侧胸锁乳突肌切断术或部分切除术。手术方法为切断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和锁骨头。也有将胸锁乳突肌全切的。但手术要达到对胸锁乳突肌彻底松解,又不损伤血管和神经。同时术后将石膏背心与头圈用石膏将头颈固定于过度矫正位。术后6周解除固定,并进行颈部功能锻炼,以使头面部畸形得到完全性恢复。 中医康复学院(TCMR)千聊课堂精彩巨献!!!.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