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皮肤科医院好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906/6508755.html 第一节颈椎病 一、相关解剖结构 (一)寰枕关节 (二)寰枢关节 (三)关节突关节 (四)钩椎关节 (五)椎管 (六)横突孔 二、病因病理 三、临床表现 (一)神经根型颈椎病 1.颈部或肩背阵发性或持续性的隐痛或疼痛。 2.颈部僵滞,不同程度的运动受限或痛性斜颈。 3.患侧上肢沉胀、无力,握力减弱或持物坠落。 4.患侧上肢沿受刺激或压迫的颈脊神经走行方向有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针刺样或过电样麻感。 5.颈部运动、腹压增高时症状可加重。 (二)椎动脉型颈椎病 1.颈枕部疼痛酸胀,运动有不同程度受限。 2.当头部过屈、过伸位或转向某一方位时,即出现位置性眩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 3.突然猝倒,但神志清醒。 (三)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1.后枕部痛,头痛或偏头痛,头沉或头晕。 2.心率加快或减慢,或有心前区隐痛。 3.肢体发凉,局部皮温降低,肢体遇冷时有刺痒感,继而出现红肿、疼痛加重,也有指端发红、发热、疼痛或痛觉过敏等症状。 4.可有耳鸣、耳聋等。 (四)脊髓型颈椎病 1.颈部疼痛不明显,运动不同程度受限,可有头痛、头昏。 2.四肢麻木、酸胀、烧灼感、僵硬无力。 3.行走不稳,有足踩棉花絮样感觉,可出现大、小便失禁,甚至瘫痪。 (五)混合型颈椎病 兼有上述两型或两型以上症状者,若其中一型是脊髓型颈椎病,应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 四、检查 (一)神经根型颈椎病 1.病变节段间隙、棘突旁压痛,相应神经分布区域有放射性疼痛、刺麻症状。 2.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消失或颈椎侧弯,颈部肌张力增高,棘突旁有条索状或结节状阳性物。 3.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 4.X线片正位片可见椎间隙变窄,斜位片可见颈椎生理曲线消失或反弓,椎间孔变窄或有骨刺。 (二)椎动脉型颈椎病 1.寰枕、寰枢关节两侧压痛。 2.旋颈试验阳性。 3.X线片可见钩椎关节侧方或关节突关节骨质增生;椎动脉造影可见椎动脉扭曲、狭窄、入横突孔异常或呈串珠样痉挛。 4.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可显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增快或减慢。 (三)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1.第五颈椎旁压痛。 2.X线片可见椎体和钩椎关节骨质增生,颈椎弧度消失、反张或脊椎侧弯改变。 3.根据临床体征可排除其他疾患。 (四)脊髓型颈椎病 1.四肢肌张力增高,肌力减弱。 2.肱二、三头肌肌腱及膝、跟腱反射亢进,可出现髌阵挛和踝阵挛。 3.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减弱。 4.霍夫曼征和巴宾斯基征阳性。 5.X线片可见椎体后缘骨质增生;CT或MRI检查可见颈段脊髓受压。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1.神经根型颈椎病 (1)上肢相应神经分布区域有放射性疼痛、刺麻。 (2)椎间孔挤压试验、叩顶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中有一项以上阳性。 (3)X线片可见椎间隙变窄,斜位片有椎间孔变窄或有骨刺。 2.椎动脉型颈椎病 (1)位置性眩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 (2)猝倒时神志清醒。 (3)旋颈试验阳性。 (4)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增快或减慢。 3.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1)心率加快或减慢,或有心前区隐痛。 (2)肢体发凉,皮温、肤色改变,肢体遇冷时刺痒感 (3)第五颈椎旁压痛。 (4)X线片可见椎体和钩椎关节骨质增生,颈椎弧度消失、反张或脊椎侧弯改变。 4.脊髓型颈椎病 (1)行走不稳,有足踩棉花絮样感觉,可出现大、小便失禁。 (2)四肢肌张力增高,肌力减弱,腱反射亢进。 (3)霍夫曼征和巴宾斯基征阳性。 (3)X线片可见椎体后缘骨质增生,CT或MRI检查显示颈段脊髓受压变形。 (二)鉴别诊断 1.神经根型颈椎病 (1)落枕:以晨起疼痛多见,颈僵项强,运动障碍,无上肢痛、麻症状。 (2)前斜角肌综合征:前斜角肌痉挛压痛,以患肢痛、麻、胀、凉,肤色改变为特征。肩臂下垂时症状加重,上举时症状缓解,艾迪森征阳性。 2.椎动脉型颈椎病 (1)梅尼埃病:多见于年轻女性,呈发作性眩晕、头痛、恶心、呕吐、耳鸣、眼球震颤等症。 (2)位置性低血压:多见于蹲位起立时眩晕,即发即止,旋颈试验阴性。 3.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心绞痛:有冠心病史,发作时心前区剧烈疼痛,伴胸闷憋气、出冷汗,心电图检查ST段压低,含服硝酸甘油片有效。 4.脊髓型颈椎病 (1)颈脊髓肿瘤:颈、肩、枕、臂、手指疼痛或麻木,同侧上肢下运动神经元损害,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损害。脊髓造影可见梗阻部造影剂呈“倒杯状”。 (2)脊髓空洞症:好发于20~30岁人群,痛觉和深、浅感觉分离,尤以温度觉的减退或消失明显。 六、推拿治疗 (一)治疗原则 舒筋活血,解痉止痛,益髓止眩,整复错缝。 (二)取穴与部位 风府、风池、缺盆、肩井、肩外俞、天宗、曲池、小海、合谷等穴,颈肩背区域及患侧上肢部。 (三)主要手法 一指禅推、滚、拿、按揉、拔伸、摇、搓、牵抖、扳等手法。 (四)操作方法 1.基本操作 (1)松肌法:患者取坐位。医生从风池穴起至颈根部,用拇指指腹与食指指腹对称用力拿捏颈项两旁的软组织,由上而下操作5分钟。再自风府穴沿督脉以一指禅推至大椎穴,自风池穴沿脊椎两侧华佗夹脊推至颈根部,并根据症状累及部位选择在风府、风池、缺盆、肩井、肩外俞、天宗等穴位,用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操作。时间6~8分钟。 (2)牵伸法:用两前臂尺侧放于患者两侧肩部,双手拇指顶按在风池穴上方,其余四指及手掌托住下颌部,嘱患者放松,医生前臂与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牵伸颈项,持续约20秒钟,重复牵伸3~5次。 (3)屈伸旋转法:医生边牵引边将颈部做前后屈伸及左右旋转运动各5次,幅度由小逐渐加大。 (4)错缝整复法:对颈椎关节突关节偏歪,医生一拇指按于偏歪压痛处,用颈椎旋转扳法予以整复;对有颈椎侧弯者,用颈椎侧扳法纠正;对年龄较大患者可采用仰卧位拔伸旋转整复法。 (5)结束手法:摩、揉肩背部,配合拍法操作,使患者有轻快感为宜。 2.随症加减 (1)伴有头痛:偏头痛者取风池穴做直上方向的按揉操作;疼痛局限在耳后部者取风池穴做外上方向的按揉操作;疼痛局限在后枕部者取风府穴用一指禅推法做重点操作。时间约2分钟。 (2)伴有眩晕:取双侧风池穴做向内上方向的按揉,取颈臂穴(缺盆穴内1寸)向颈部方向的按揉,并在两侧华佗夹脊上下往返操作。时间约3分钟。 (3)伴有肩胛骨内上角牵掣痛:取同侧第2~3颈椎关节突关节做按揉法或一指禅推法操作,时间约3分钟;对有关节突关节偏歪、压痛的,用颈椎旋转扳法予以整复。 (4)伴有肩胛间区疼痛或肩及上臂疼痛:取第4~5颈椎两侧关节突关节用按揉法或一指禅推法重点操作,对有关节突关节偏突、压痛的,用旋转扳法予以整复。 (5)伴有上肢放射性痛、麻者:若痛、麻沿前臂桡侧放射到拇指者,取同侧第5~6颈椎旁间隙;若痛、麻放射到拇、示、中及环指桡侧半指者,取同侧第6~7颈椎旁间隙;若痛、麻放射到小指及环指尺侧半者,取同侧第7颈椎~第1胸椎旁间隙,用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重点操作。沿上肢放射性痛、麻区域点按曲池、小海、合谷等穴,搓揉上肢,抖上肢。时间3~5分钟。 七、其他疗法 1.针刺治疗 根据不同证型取穴,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颈椎牵引 牵引时间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八、预防调护 1.避免持续长时间低头工作或保持某一姿势太久,注意颈肩部保暖。 2.睡眠时枕头高低、软硬要适宜,以项后部垫高、垫实头略后仰为宜,保持颈椎正常生理曲度。 3.科学使用电脑,鼠标宜近不宜远,宜低不宜高;键盘宜低不宜高;显示屏宜正不宜偏,宜仰不宜直。 4.常做适合自己的颈部保健操。 九、按语 本病急性期可配合脱水、活血化瘀药物静脉滴注,以减轻炎症、水肿反应;缓解期应审症求因,对因处理为先,可采用纠正后关节紊乱、错位,解除神经血管的压迫、刺激。对有霍夫曼征阳性者,禁用颈部扳法。当出现痉挛性瘫痪和大小便失禁时,应建议尽早手术治疗。 来源:医学小乐、网络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经“精准诊断”综合整理编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申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不作商业用途,仅作交流学习,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敬请谅解,联系我们删除,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