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岁的刘先生,患帕金森病有5个年头了,目前用药为美多芭每次1/4片,一天三次;已经服药了9个月,效果很明显。现在主要症状是左侧上肢和下肢都有轻度抖动,僵硬,同时伴有吐字不清楚,有时候全身都会颤抖,行动迟缓。他想做脑起搏器植入手术,但是感觉一侧肢体有症状,想问现在做早不早?可以提前做吗? 刘先生在病例描述中提到的症状,是帕金森病的比较特征性的表现。 69岁是帕金森病高发的年龄段。之前我讲过很多遍相关常识,在早发型帕金森患者中间,相对来讲,病程进展要慢一些,而对晚发型的患者相对整个疾病进展要快一些。一般来说,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疾病进展相对要快,5年左右一般都会出现双侧都有症状。刘先生服药量很少,每次只有1/4片,而且效果感觉很明显,但同时感觉左侧上下肢抖得比较明显并且伴有僵直,而且有时会全身颤抖,行动迟缓。根据他描述的整体症状,我想可能不仅仅是只有单侧的症状。 帕金森患者自我感觉的症状和实际的情况往往存在差异。从我长期门诊可以看到,很多患者来门诊时都会讲,只有一侧胳膊腿有问题,另外一侧没有问题,而且把自己发病的时间明显说得比较短,说胳膊腿只发病了两年或者三年时间,但经过门诊查体发现,患者所描述的只有一侧的症状是不符合事实的,他觉得另外一侧相对正常的肢体,其实已经发病很长时间了,只不过患者不自知而已。因为很多患者只有手抖了才会引起注意。如果没有抖动,他就不认为自己有帕金森的症状。其实相当一部分的患者可能并不存在震颤的情况。不管从研究角度,还有临床观察发现,有很多帕金森患者从发生到最终确诊可能根本就没有震颤症状。而帕金森病的核心诊断是动作迟缓。 所以,刘先生说自己只有一侧症状,可能已经存在双侧症状,因为动作迟缓需要在门诊做一些快速动作来进行鉴别。当然,我并没有实际为刘先生查体,只是据经验猜测,而帕金森病患者是否已经存在双侧症状,需要患者到帕金森专科门诊进一步查体,才能明确。目前,对于帕金森患者的真正临床确诊,主要依赖于帕金森病专科医生的临床经验,查体,而并不是仅仅依赖于影像学或其他一些检查。 另外一方面,刘先生提到自己有吐字不清楚的情况,提示出现了中线症状。中线症状包括说话的不清晰,有时会流口水,有时会有步态的障碍等。中线症状往往是在疾病到了中期,发病了四五年以后才逐渐出现。这个症状也符合了刘先生5年的病史的情况。据此,依据最新版年的帕金森DBS治疗指南,患者如果临床诊断确诊病史满4年,那么就可以考虑手术。从这个角度来讲,刘先生符合早期手术的一个标准,也符合最新版指南的手术标准。 但我之前讲过很多遍,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一定是个体化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患者目前用药量1/4,而且效果他自己感觉比较明显。这种情况我倒是建议你可以再用药物观察一段时间看一看,因为整体症状还是比较轻,可以联合受体激动剂去治疗。如果一直维持比较好的效果,没有出现明显的运动并发症,就没有出现剂末现象,或者是开关现象,或出现异动、肌张障碍这些情况,我觉得你倒是可以再延长服药的时间。 李卫国教授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生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青委会委员 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功能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老年医学学会神经调控与神经电生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山东省抗癫痫学会常委理事 山东省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常委 山东省疼痛学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健康管理学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医疗20余年,在运动障碍性疾病(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抽动症等)、癫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疾病的外科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应用DBS治疗帕金森病、梅杰综合征(Meige综合征)、痉挛性斜颈、扭转痉挛、抽动秽语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目前已完成DBS手术余例。 主持十三五子课题一项,参与国家级课题一项,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文章4篇,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 门诊时间:每周二上午 门诊地点:医院华美楼一楼神经外科门诊 (编辑整理:小帕,素材来源:李卫国说帕时间,仅用于科普,如遇具体诊疗问题,还请前往医院李卫国主任门诊就诊。)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