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上肢部穴位和操作手法(一) 上肢部穴位 脾 经 拇指桡侧缘从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 推法:用拇指桡侧缘或指面在穴位上直推,向心方向推称补脾经;离心方向推称清脾经;来回推法称调脾经。
~次。
补脾经:健脾和胃,补益气血;清脾经:清热利湿,消食导滞;调脾经:调和脾胃。
腹泻,疳积,厌食,便秘,呕吐,黄疸,痢疾等。 补脾经为小儿保健四大手法之一,故常与其他三法(摩腹,捏脊,按揉足三里)合用,用于小儿基础保健。本穴为治疗小儿脾胃功能失调最常用手法之一,常与摩腹,揉中脘,运内八卦,揉板门等合用。 肝 经 食指末节罗纹面。 推法:用拇指在穴位上直推,向心方向推为补肝经;离心方向推为清肝经。
~次。
平肝息风,泻火除烦。
烦躁不安,惊风,夜啼,癫痫,发热,口苦,咽干,目赤等。 在临床上本穴宜清不宜补,若需补时,以补肾经代之,本穴主要用于治疗热性病及神志异常方面的病,常与清心经,揉百会,捣小天心,清天河水等合用。 心 经 中指末节罗纹面。 推法:用拇指在穴位上直推,向心方向推为补心经;离心方向推为清心经。
~次。
清心退热,镇惊除烦。
高热神昏,五心烦热,口舌生疮,小便短赤,惊惕不安,夜啼,失眠等。
在临床上本穴宜清不宜补,需补时,以补脾经代之,本穴主要用于治疗热性及神志异常病,常与清肝经,清小肠,捣小天心,清天河水等合用。 肺 经 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推法:用拇指在穴位上直推,向心方向推称补肺经,离心方向推称清肺经。
~次。
宣肺解表,益气固表。
感冒发热,咳嗽,气喘,胸闷,虚汗等。
本法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诸病,常与揉膻中,揉肺俞等合用。 肾 经
小指末节罗纹面。 推法:用拇指面在穴位上直推,离心方向推称补肾经;向心方向推称清肾经。
~次。
补肾益脑,温补下元。
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腹泻,遗尿,尿多,尿频,虚咳,虚喘等。
本穴宜补不宜泻,需泻时,以清小肠代之。本法主要用于治疗大病,久病及先天不足诸症,常与补脾经,捏脊,揉二人上马合用。 大 肠 食指桡侧缘,从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用拇指桡侧缘,或指面在穴位上直推,向心方向推称补大肠;离心方向推称清大肠。
~次。
补法:温中固脱,涩肠止泻;清法:清热利湿,泻里导滞。
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 本穴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治疗虚证时,用补法,多与补脾经,揉脐,捏脊等合用。治疗实证时,用清法,常与清脾经,摩腹,推下七节骨等合用。 小 肠 小指尺侧缘,从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 推法:用拇指桡侧缘或指面,或用食、中二指面在穴位上直推,向心方向直推称补小肠,离心方向直推称清小肠。
~次。
清热利尿。
小便短赤,口舌生疮,尿闭,水泻,发热,烦躁等。 本穴宜清不宜补,需补时,用补肾经代之。用本法清热时,多与清心经,清肝经,清天河水合用。用本法利尿时,多与揉丹田,推箕门合用。 肾 顶 小指顶端。 揉法: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本穴,称揉肾顶。
~次。
收敛元气,固表止汗。
自汗,盗汗,多汗等一切汗证。
本穴为治疗汗证效穴,常与补肺经,补肾经,补脾经合用。 肾 纹 手掌面,小指第二指间关节横纹处。 揉法:用中指或拇指端按揉本穴,称揉肾纹。
~次。
清热明目,解瘀散结。
目赤肿痛,鹅口疮,热毒内陷,瘀结不散。
本穴为治目疾要穴,常与清肝经,清天河水,推六腑等合用。 四横纹 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1.掐揉法:用拇指甲逐个掐揉本穴(可掐一次揉三次),称掐揉四横纹。
2.推法:用拇指面逐个纵向上下来回直推本穴,或使患儿四指并拢,在穴位上横向来回直推,称推四横纹。
掐揉法:3~5次(掐一次揉三次为掐揉1次)。推法:纵推为30~50次,横推为~次。
理中行气,化积消胀,退热除烦。
疳积,腹胀,厌食,咳喘,慢惊风,口唇破裂,发热,烦躁等。 本穴是治疗疳积的要穴,可以单穴使用,亦可以与推脾经,捏脊,摩腹配合使用,可用三棱针点刺本穴后用力挤出粘液或血水,称刺积法。亦可用刀割破本穴位皮肤后挤血水,称割积法。无论针刺,或刀割都应严格消毒。 小横纹
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1.掐揉法:用拇指甲逐个掐揉本穴(可掐1次,揉3次),称掐揉小横纹。
2.推法:用拇指面逐个纵向上下来回推本穴,或使患儿四指并拢,横向来回推本穴,称推小横纹。
掐揉:3~5次。纵推:30~50次。横推:~次。
退热,消胀,散结。
口疮,唇裂,烦躁,腹胀,发热等。 本穴主要用于治疗脾胃热结诸症,常配以退六腑,推脊柱等。 掌小横纹 手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用中指或拇指端按揉本穴,称按揉掌小横纹。
~次。
清热散结,宽胸宣肺,化痰止咳。
痰热咳喘,胸闷气促,口舌生疮,顿咳流涎。
本穴为治疗肺热咳喘之主穴,治疗百日咳效果较好,常与清肺经,揉膻中,分推肩胛骨,揉肺俞等法配合运用。 板 门
手掌大鱼际平面。
1.揉法:用拇指或中指端揉本穴,称揉板门。 2.运法:用拇指或中指端运本穴,称运板门。
3.推法:用中指或拇指面推本穴,自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反之称横纹推向板门,来回推,称清板门。
~次。
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调理气机。
食欲不振,食积不化,腹胀,腹泻,胃痛,呕吐,嗳气,咳嗽,气喘,咽痛,发热等。 本穴为助消化的效穴,常与捏脊,按弦走搓摩,摩腹,揉中脘等配合运用。板门推向横纹主升,主治腹泻;横纹推向板门主降,主治呕吐。 内劳宫 掌心,屈指时,中指、无名指端之间。
1.揉法:用中指端揉本穴,称揉内劳宫。 2.运法:用中指或拇指端自小指根掐运起,经掌小横纹沿手掌尺侧缘,过小天心至本穴,称运内劳宫,也称水底捞明月,操作时可滴上几滴凉水,并用口吹气,以加强手法作用。
揉法:~次。运法:10~30次。
清热除烦。
发热,烦渴,口疮,齿龈糜烂,虚热,多梦,不寐,盗汗等。 揉内劳宫善清心经实热,常配以清心经,清天河水,推脊柱等。水底捞明月善清阴虚内热,常配以清天河水,揉二人上马等。 内八卦(内八方) 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2/3长为半径,所作的圆周即为本穴,(在此圆周上从小鱼际开始分布成八个卦位,依次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运法:用拇指或中指面自乾位开始运起→坎→艮→震→巽→离→坤→兑,运时医者左手大拇指应压在离卦位上面,而右手拇指运至离位时,需从该穴位上的拇指上运过。
~次。
调理气机,消食化痰。
咳嗽痰喘,胸闷纳呆,腹胀呕吐等。 该穴善长调理中上焦气机,虚实证均可选用本穴。该穴常作为配穴使用,在作为配穴用于手法处方中时,其穴除发挥调理气机的作用之外,还能起到调和及加强其他手法的作用。 小天心 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
1.揉法:用中指或拇指端揉本穴,称揉鱼际交。
2.掐法:用拇指甲掐本穴,称掐鱼际交。
3.捣法:用中指端或屈曲的食指指间关节捣本穴,称捣鱼际交。
揉法:~次。掐法:3~5次。捣法:~次。
镇静安神,醒脑开窍,清热除烦。
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夜啼,嗜睡,精神萎靡,小便短赤,斜视,目肿痛,发热等。 捣小天心有双向调节作用,用快而重的捣法有兴奋作用,用慢而轻的捣法有抑制作用,常与清心经,清肝经,摩百会,掐老龙等配合使用。 脾 肾——运土入水和运水入土 手掌面,拇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边缘成一弧形曲线。 运法:用拇指或中指端自拇指根沿手掌边缘,经板门,鱼际交运至小指根,称运土入水,反向运称运水入土。
~次。
运土入水:清热化湿,利尿止泻。运水入土:健脾助运,润燥通便。
纳呆,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痢疾,小便赤涩等。 运土入水属清泻法,可治疗新病,实证。运水入土属调补法,可治疗久病,虚证。 付水兵:儿科主任,硕士,主治医师,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世界中联中医手法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会员,中华针刀委员会委员,HQCC中国小儿推拿标准化认证委员会天津分会委员,天津市小儿推拿委员会委员,天津市中医药学会会员,天津市耳穴诊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疼痛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中西医结合、中医中药、小针刀、推拿、耳针、舌针、腹针、火针、刺络、走罐、扶阳罐、艾灸等治疗呼吸、神经、脾胃、皮肤、儿科、妇科及椎体系统疾病等,特别是对小儿咳嗽、发热、食积、便秘、脾胃虚寒、消化不良、遗尿、夜啼、抽动症、多动症、增高助长等有独到之处;对成人失眠、眩晕、焦虑症、头晕头痛、痉挛性斜颈、偏瘫、肩周炎、颈椎病、腰腿疼痛、腱鞘炎、脸腺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带状疱疹、咽炎、痛经、斑秃、湿疹、急慢性泌尿系感染、更年期综合征等各种常见病、多发病有良好疗效。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周六上午 天津市河东区东新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儿科为您服务: 1.中药冲剂2.小儿推拿 3.雾化治疗4.扎积刺络治疗 5.敷贴治疗6.刮痧拔罐治疗 7.理疗治疗8.针灸针刀治疗 东新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儿科与您共同守护 您和孩子的健康 欢迎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