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也称禹门口,位于山西河津市西北12公里的黄河峡谷中。古人有龙门三激浪,平地一声雷的赞叹,可见黄河激流在这里造成多么大的声势,形成多么险峻的、桀骜不驯的狂涛。唐诗咆哮万里涌龙门,已经形象地勾画出龙门三激浪的汹涌、壮观景象。 龙门位于河律市西北12公里的黄河岸边。东西两山夹河,悬崖绝壁,相对而立,形状似门。传说春季三月,鲤鱼逆水而上,跃登此门,化而为龙,故名此门为龙门。由于龙门是大禹治水所凿,人们为纪念禹的功德,习称之为禹门。再因之地处秦晋重要交通渡口,又称之为禹门口。 禹凿龙门,《水经注》上有记载:龙门,禹所凿,广八十步,岩际镌迹尚存。《释水》也云:龙门地势险,河率破山以行,禹功于此最难。而今,龙门一带,不仅有禹凿山疏河的遗迹,还有不少有趣的传说故事。 龙门,历来是游人喜爱之地。龙山黄水,气势宏大,最吸引人。滔滔黄河,从西北汹涌而来,象发怒的黄龙,直冲龙门。高耸入云的龙门山和丹崖翠壁的黄龙山,就象两尊凶神,站在黄河面前。河身狭窄,仅有米宽,两山夹河,水量大,河口小,阻水畅流。黄河到此,撞山击石,浊浪腾空,咆哮之声,震遍山野。古人赞为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站在岸边,观赏惊涛骇浪的黄河,奔腾而来,咆哮而去,尤其那急转漩涡,使人头晕目眩。禹门峡谷,天上地下灰蒙蒙,河岸两边寒气侵。河西客货运船来往,络绎不绝。此情彼景,非常迷人。旧时,船出龙门,在漩涡激浪间猛下,由南而北逆水行舟,则需用特殊方法才能上去。而今,使用机船,上下龙门,相对容易多了。 渡口东岸,原来建有大禹庙。相传建于汉,重修于唐、元、明、清。庙下,从东向西,有石铺栈道,南边临河,设有铁索栏杆。明代理学家薛瑄游览后,作《石栈连云》诗一首: 天险长桥驾彩虹,岩回路曲似蚕丛。 游人多少迷津渡,云锁栏杆十二重。 过去禹庙春秋有庙会。春季在三月初三,秋季九月初九。逢会演戏,赶会来观者甚多,陕西、河南、甘肃等省的客商也远道而来,庙会极为热闹。可惜,禹庙于民国21年()被日军拆毁殆尽,千年胜迹,毁于一旦。 新中国建立后,禹庙废墟,建起日灌千亩的机灌站,拦洪大坝拦住了惊涛骇浪的黄河,使昔日的黄沙滩,变成了旱涝保收的米粮川。为方便秦晋两省交通,继铁索桥后,又修建了公路桥和铁路桥。三桥并列,横跨黄河之上,犹如长虹悬挂东西两山。俯视桥下渡船来往如梭,较过去龙门渡口别具一番景象。 龙门自古为秦晋交通要冲。相传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由此渡河直捣幽燕,一度推翻了朱明王朝。龙门山水一向被视为黄河胜迹,古人不断有诗咏怀。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在其《晚渡黄河》一诗中写道:通波连马颊,进水急龙门。唐代著名大诗人李白则以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的诗句,道出了龙门的湍悍水势。 《禹贡》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的记载。相传这里是大禹治水时开凿,故称禹门,又称龙门。《水经注》载:龙门为禹所凿,广八十步,岩际镌迹尚存。为怀念禹的治水功绩,河中岛上曾建有大禹庙,抗日战争期间毁于战火。 这里也是古来相传鲤鱼跳龙门的处所。《三秦记》中就在大鱼集龙门下数千,不得上,上者为龙,下者为鱼的神话记载。传说:每岁季春有黄鲤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之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代为龙。今韩城孔庙中有鲤鱼登龙门的浮雕,即这一故事的艺术概括。 最新信息广告合作电话 出售河津恒基碧园电梯楼, 老百川超市对面2楼有单间出租,可做办公、居住等,联系 出售铝厂朝霞区16栋4楼,西边紧邻朝霞小学和第三高中,正对朝霞幼儿园,地理位置优越, 河津普洛达斯商场东边高家湾公寓房单间、套间出租了!全新房屋,全新装潢,单间、套间俱全,欢迎咨询! 医院(城区社区服务中心)东有单间出租。 点击阅读原文信息免费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