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痉挛性构音障碍是除斜颈和眼睑痉挛以外最常见的局灶性肌张力障碍,分为内收型(ADSD)和外展型。Blitzer在年第一次给患者单侧声带注射2.5UA型肉毒毒素,后随访效果不理想又追加注射7.5U,后患者出现声带麻痹,但最终得到90%症状改善。 目前关于肉毒毒素治疗痉挛性构音障碍的起始剂量、单侧或双侧注射以及注射方法,根据不同医生和患者的需求会有所差异。 本研究目的:1)观察对于至少接受20次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的内收型痉挛性构音障碍患者的给药剂量变化;2)描述两种不同的肉毒毒素剂量趋势(经典型,剂量逐步下降直至稳定趋势;波动型);3)探索传统型和波动型剂量趋势的患者年龄和用药间隔的差异。 这是一项回顾性的病例报道研究。-年期间,例痉挛性构音障碍受试者接受共次肉毒毒素注射,49例至少接受20次注射。记录肉毒毒素剂量和给药间隔时间以及平均注射剂量。比较经典型和波动型两组的起始注射年龄、起始剂量和治疗间隔差异。 34例患者为经典型剂量趋势,注射剂量从第一次注射1.61U下降到第20次1.24U;15例受试者呈现波动型剂量趋势。波动型的治疗间隔时间较短(平均间隔=97.09天,SD=29.41;平均间隔=.90天,SD=43.76,P=0.)。两组起始注射的平均年龄无显著差异。 ADSD长期肉毒毒素治疗,平均肉毒毒素剂量在最初10-15次注射期间呈下降趋势。波动型患者治疗间隔时间明显比经典型患者短。 数据来源: AryaW.Naminetal.JVoice.Mar18.pii:S-(16)-6. (本文为“肉毒毒素学院”原创文章,转载须注明出处)